
鴻原谷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進行春耕播種。董玉銘本報記者程瑤攝
黑龍江日報4月19日訊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進入四月以來,北林區高標准穩步推進春耕生產工作,全面奏響春耕『進行曲』。黑土地上處處洋溢著生機與希望,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圍繞搶抓農時抓備耕,春節前北林區就組織召開了協商會、座談會,深入分析今年備春耕生產形勢,明確主攻方向。同時,積極主動調撥機械力量,搶抓整地『腰窩』,搶?整地、保?整地,在4月上旬全部達到待播狀態,確保整好地、促春種、出壯苗。4月16日,在北林區太平川鎮團結村,鴻原谷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運文告訴記者,今年土壤?情非常好,合作社看准有利時機,搶前抓早進入種植狀態,今年合作社預計種植大豆1400餘畝,種植玉米1200餘畝。
圍繞調優結構抓備耕,該區引導農民按照優質化、專品化、訂單化方向,抓緊落實種植計劃。今年全區水稻預計種植109萬畝,與去年持平;玉米110萬畝,比去年減少18萬畝;大豆60萬畝,比去年增加18.4萬畝。正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李秀波告訴記者,正大農業通過『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讓農民跟著跑市場,真正實現了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無縫銜接。『通過走出家門村民們越發明白,必須以需求側帶動供給側,精准地備春耕。只有讓農業的供給端達到綠色、有機、無公害,讓產品的需求端了解產品的生產全過程,纔能產出需求端要求的好產品。』
圍繞綠色發展抓備耕,通過鞏固發展物聯網智慧農業基地,北林區建立完善了綠色食品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全區『三減』面積、綠色食品面積、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鴨稻等生態種植面積分別穩定在80萬畝、180萬畝、2萬畝和1.5萬畝。
圍繞科技引領抓備耕,去冬今春,北林區聘請中國科學院、東北農大、省農科院專家授課,開展職業農民培訓380人;培訓農村經濟實體帶頭人和村乾部140人。今年,正大農業集團引進了彩色水稻稻種進行培育推廣。基地經理孟祥君介紹說,為了繁育彩色水稻,基地采取了增溫爐增溫的提早育苗方法,預計再過不久就可以正式移種插秧,這也標志著北林區在彩色水稻培育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
圍繞服務保障抓備耕,通過開展農資市場整治,組織農業、市場監督管理等執法部門,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實施春季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北林區突出整治假冒偽劣種子、水稻壯秧劑以及非法轉基因經營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圍繞創新機制抓備耕,面對現代農業發展方向,該區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作為增強發展活力,引導規模較大的經營主體走復合經營、聯合經營的路子。今年,重點推廣興和保田合作社二次分紅型、永安大成福村社一體型、正大米業三產融合型、嘉香米業定單專品種植等經營模式,全面增加農民在產業鏈中的收入。同時,開展金融保險服務,配合建設銀行實施土地抵押貸款服務業務,計劃落實種植業保險面積80萬畝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