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訊(記者 王春穎 陳顯春 趙紅星) 2016年11月,訥河市順利通過了試點縣和示范縣創建工作終期驗收,被國家六部委命名為『第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縣』, 2018年被評為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試點縣先進單位。
職業教育迅猛發展,帶動了訥河市市域經濟的快速發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全口徑財政收入同比增長6.1%,地方稅收同比增長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7%,糧豆薯總產躍居全省第三位。


訥河市加大要素整合力度,推進教育資源、產業資源、培訓資源集中統籌,建立起了『城鄉一體』教育網絡,『學做一體』實訓基地,『局校一體』培訓模式。幾年來,訥河市職教中心學校不斷夯實訥河市試點縣和示范縣建設成果,以教學質量提昇為核心,助力鄉村振興,構建了政、校、行、企、社五位一體,市、鄉、村三級協同聯動網絡格局,形成了以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綜合中學為主體,以村裡文化學校為基礎的三級職成教育培訓網絡,促進了農科教結合、產教深度融合、職普教育同步推進,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互相促進的新局面。


加強市職教中心學校建設,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創新育人途徑,優化專業設置,建設省市級重點專業6個,新增電子商務專業,無人機操作和瑪瑙石加工3個專業,專業設置由15個優化為11個,精准課程內容,編寫了8個專業、70本校本教材。隨著電競國際比賽異軍突起,訥河市出了兩位國際電競比賽冠軍,訥河市教育局局長劉忠信告訴記者,訥河市職教中心學校預計於今年秋季新建電競專業,引企駐校,帶動訥河市成為電競小鎮。此外,訥河市還要拓寬人纔培養渠道,圍繞生產過程推行了『2+1』人纔培養模式及『專業+合作社(企業)+農戶』技能培訓模式,實現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准、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創新服務方式,成立了『一社四中心』,即模擬合作社和培訓服務中心、農村經濟管理服務中心、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電子商務中心,打破了職業教育的傳統模式,真正把職業教育置身於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切實做到了為農服務。『訥河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一手抓學歷教育,一手抓職業教育,為精准扶貧服務,為鄉村振興服務,為訥河市經濟發展服務。』訥河市職教中心學校校長王金寶這樣說。
加強鄉鎮綜合中學建設,提高『主體』骨乾作用。建立鄉鎮現代農村職成教育服務中心18個,成立以鄉鎮長為組長的校務委員會,真正實現了鄉鎮農科教結合。抓好隊伍建設,為各學校配備了專職職成教副校長和專職主任,按當地要求配齊了專兼職教師;抓好陣地建設,各學校建有農業科技服務室和成人培訓教室,有滿足農民學習需要的圖書報刊和實驗儀器設備,建有75畝以上的農藝科技示范園,建設高標准農藝科技示范園4個。形成了以九井綜合中學為代表的初等職業教育與勞動預備制結合模式;以二克淺綜合中學為代表的農科教結合模式;以學田綜合中學為代表的校社結合模式;以團結綜合中學為代表的初職、中職銜接模式『四種模式』。開展社區教育,抓好老年大學和8所城鎮社區學校建設,不斷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
加強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建設,提昇『網底』的基礎作用。充分發揮村農技校貼近農村、貼近百姓、貼近生活特點優勢,以基地為依托積極開展農業生產試驗、科技示范和技術推廣工作。培育了西莊、青山等典型群體。各村農技校設有農民專用的培訓教室、農民綜合活動室。學校成立了以村長為組長,教、青、婦、及合作社負責人為成員的校委會。橫聯村級合作社、專業協會與科技種養大戶,組織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文體活動及精神文明教育,起到了『一校帶全村、一教富全屯』的作用,成為村級農科教結合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