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哈醫大二院成立血管內影像與功能學核心實驗室
2019-04-25 14:27:17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華虹 曹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5日訊(李華虹 曹玥)為推動我國血管內影像與功能學技術的進一步規范化應用,提昇我國腔內影像學研究的國際地位,4月25日,美國心血管研究基金會首席醫務官、國際上被譽為『IVUS之父』的Gary S. Mintz教授、哈醫大二院副院長郝天軍與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共同為哈醫大二院血管內影像與功能學核心實驗室揭牌,於波教授為該實驗室牽頭人,Gary S. Mintz教授正式受聘為該實驗室首席顧問,標志著哈醫大二院在血管內影像與功能學領域的臨床研究、影像學數據分析、數據資源整合等方面走向更規范化時代。授牌儀式上,Gary S. Mintz教授、郝天軍副院長、於波教授為授牌儀式致辭。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副主任侯靜波教授主持會議。

美國心血管研究基金會首席醫務官、國際上被譽為『ivus 之父』的 gary s. mintz教授(左1)、哈醫大二院副院長郝天軍(右2)與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左2)共同為哈醫大二院血管內影像與功能學核心實驗室揭牌。

  光學相乾斷層成像(OCT)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內影像學技術,能夠直接進入冠狀動脈的血管腔內高清成像,被稱為冠心病診斷『金標准』。OCT可以在介入手術術前對管腔尺寸和病變特點進行評估,有助於選擇正確的支架型號和指導支架植入策略;術中為支架手術保駕,觀察支架貼壁效果和擴張情況,從而達到理想的支架效果;術後的腔內影像使術者能夠在支架水平評估支架植入效果,指導實施優化措施,保證患者治療效果和長期的臨床安全。

gary s. mintz教授致辭。

  據了解,自2005年引進中國首臺OCT,哈醫大二院心內科於波教授帶領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OCT相關研究,從急性心梗病因在體診斷、早期防控到支架失敗,研究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牽頭的EROSION等系列研究引起了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推動了國內外腔內影像學的進步。目前哈醫大二院擁有全世界最大的OCT數據庫,是單中心OCT病例數最多的醫院,數據量達9000餘例。此外,於波教授牽頭制定中國首部OCT應用專家共識,作為唯一的中國單位,並受邀參編首部由16個國家參與制定腔內影像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郝天軍副院長致辭。

  目前我國影像與功能學尚缺乏規范化操作流程及培訓,於波教授表示,此次血管內影像與功能學核心實驗室的建立,是以哈醫大二院血管內影像分析實驗室及團隊為基礎,旨在為國內外研究機構、生產企業提供專業的影像分析服務,推廣腔內影像技術在我國臨床及研究的規范化應用,包括冠脈造影影像(QCA)分析、血管內影像(OCT、IVUS)分析以及血管內功能學(FFR、IMR)等分析。

於波教授致辭。

  他強調,實驗室成立後Gary S. Mintz教授作為顧問將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推動中國腔內影像學臨床應用,進一步指導臨床實踐,對數據資源進行有效、高質量的整合,縮小與國際上的差距。同時,哈醫大二院將大力開展推廣和培訓工作,增強與國際大型臨床中心的交流合作,重視人纔培養和引進,提昇整體核心實驗室人員的專業水平及業務能力,推廣國內腔內影像研究設計和分析規范,提高國內臨床研究質量;此外,加大設備研發及改進力度,推動與國內外影像設備公司合作,對現有設備及分析平臺進行改進,希望在未來5年內打造成國際一流的血管內影像與功能學核心實驗室,推廣血管內影像與功能學在我國的規范化應用及數據分析,提昇哈醫大二院在該領域研究的國際地位,讓世界聽到更多的『中國聲音』。

侯靜波教授主持會議。

  OCT改變了心髒介入治療植入支架的指征還能提早預防疾病發生

  OCT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腔內影像學技術,就像直接把顯微鏡放進血管裡看一樣,可以准確評估血管尺寸、斑塊特點和支架植入效果,為臨床中優化支架植入和減少支架相關問題提供了很多寶貴的信息,是冠心病診斷新的『金標准』。此外,醫生還可以通過OCT對尚未出現問題的血管進行檢測,提早預防急性、惡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與會領導專家合影。

  家住哈市周邊,今年68歲的田女士有吸煙史40餘年,每日多達20根,如今退休在家。在一個月前的傍晚,她突然胸痛難忍,大汗淋漓,家人見狀立即將田女士送到當地醫院進行溶栓治療,但由於病情十分凶險,連夜轉入了哈醫大二院胸痛中心。入院後,緊急檢查了心電圖、血液常規、生化系列、心肌?學等後,直接急診進行冠脈造影和OC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血管狹窄程度達到85%,有血栓形成,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隨即醫生為患者進行了取栓治療。血栓成功取出後,為她進行嚴格藥物抗凝治療,之前的癥狀完全得到了緩解,避免了支架的植入。一個月後進行復查結果非常好,狹窄率下降了近10%。同時,通過OCT檢查發現田女士的冠狀動脈血管中還是存在病變,所以需要她在平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改善生活方式,戒煙,按時有效用藥,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我國東北地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發地區,由於高寒、飲食高鹽、吸煙等因素,發病率呈年輕化的趨勢,哈醫大二院曾經收治過最年輕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僅18歲。通過研究發現,很多人並不是由於冠脈嚴重狹窄而形成血栓,往往可以不用植入支架,僅靠藥物抗栓就可以解決問題。

  於波教授指出,OCT影像學檢查的出現,改變了心髒介入治療植入支架的指征。以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94%都會進行支架,但現在對急性心梗患者進行OCT檢查後,發現斑塊侵蝕導致的血栓較小、血管結構相對更完整、管腔相對更大,是可以不植入支架的。哈醫大二院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在先進的腔內影像學技術指導下,有40%的患者可以避免支架,通過抗凝抗栓治療效果同樣顯著,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優質的個體化治療服務。

責任編輯:李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