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之年』看大慶
2019-04-26 08:53:25 來源:大慶網  作者:趙龍 孫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今年,大慶迎來『大慶之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大慶建市40周年。70年砥礪奮進,神州大地發生了地覆天翻的偉大變化;60年創業奮斗,大慶油田為國家『加油』的腳步從未停歇;40年高速發展,大慶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奮斗史詩。

  『大慶之年』,同慶祖國華誕,不忘奮斗初心。本報今起推出『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專欄,通過記者蹲點、調研等方式,深入采訪,集中推出系列報道,利用消息、綜述、專訪、特寫、圖片等多種形式,深刻反映70年來新中國發展建設的偉大實踐和寶貴經驗,傾情講述40年來大慶與新中國同成長、共命運的發展歷程和動人故事,進一步激發廣大乾部群眾愛國愛家的真摯情感,凝聚推動大慶轉型發展全面振興、爭當『排頭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礡力量。

  大慶正向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目標篤定前行。

  東北網4月26日訊 大慶,注定與新中國有著不可割捨的聯系。

  70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60年前的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年大慶前夕,9月26日,位於松遼平原的第三口基准井——松基三井噴出具有工業價值的油流,標志著發現了大油田。大慶,由此得名。

  40年前的1979年,新中國成立30年大慶過後,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大慶市,大慶建市。

  70年來,一幅幅壯美的發展畫卷在青山綠水間鋪展,一部部震撼的奮斗史詩在神州大地上書寫。

  40年來,從六大支柱產業到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從石油經濟一柱擎天到油與非油比肩傲立,從提出『二次創業』到爭當轉型發展排頭兵……『四十不惑』的大慶緊跟新中國的腳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發展日新月異,寫下了一部屬於自己的奮斗史。

  時間來到2019年,正值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大慶建市40周年。『大慶之年』,看大慶。

  未雨綢繆謀長遠

  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大慶作出發展接續產業、開啟『二次創業』的重大抉擇

  4月的春風,吹綠了百湖大地,帶來了春的消息。

  2019年,大慶裝備制造、『油頭化尾』、新材料、農產品深加工等9個產業項目納入2019-2020年全省重大基礎設施及重點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271.6億元,今年計劃投資112.8億元,項目個數、總投資和年度計劃投資均位列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已開復工8個,開復工率88.8%,為一季度經濟『開門紅』涂下亮麗底色。

  今日大慶,以打造現代化經濟體系為牽動,大力培育十大『雁陣式』產業板塊,已初步構建起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40年前的大慶,卻是另一番模樣。建市之時,大慶經濟,那便是『油經濟』。一組數據顯示:1985年12月29日,大慶石油管理局全年原油產量5500多萬噸,自1976年10年間保持原油年產5000萬噸。

  在攀上第10座原油5000萬噸高產穩產高峰時,未雨綢繆、高瞻遠矚的大慶人歡欣之餘,也在冷靜思考:『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石油總有遞減衰退直至枯竭的一天,如何實現經久不衰?』

  省委也在思考和關心大慶。1982年3月,黑龍江省工業交通工作會議在大慶開幕,核心議題就是研究『怎樣千方百計把經濟效益搞上去』;1983年12月,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批復大慶市黨政機關機構改革方案,加快推進政企分開及經濟改革,大慶市和大慶石油管理局形成的『一套班子、兩個牌子』的政企合一領導體制逐步分離;1987年10月,黑龍江省委常委在大慶召開現場辦公會,提出『替代產業應該成為未來大慶經濟的第三個新支點』……

  大慶也在探索和做著嘗試。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提出發展替代產業的思路,每年投入一定資金發展非油產業,到1990年相繼興辦了石油機械廠、毛毯廠、塑料制品廠等一批地方工業企業。相比一柱擎天的『油經濟』,非油產業雖然羸弱,卻已燃起『星星之火』。

  中央更是給予大慶極大的關注。1990年初,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視察大慶,特別提出,『未雨綢繆,考慮長遠發展問題』。

  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城市,是一個有命運、有歷史、有記憶的生命。』當代作家、文化學者馮驥纔曾這樣說。

  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1991年,年輕的大慶作出重大抉擇——闢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接續產業,開啟『二次創業』。

  轉型發展鑄輝煌

  從奠基石嵌入荒原,到油與非油比肩傲立,大慶『二次創業』轉型發展之路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堅定

  歷史的選擇,總是驚人的相似。

  同樣在4月,也就是27年前的4月10日,一塊奠基石嵌入了大慶高新區的荒野之中,拉開了大慶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大幕。

  同樣在1992年,在中國改革開放向何處去的重要歷史關頭,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中國改革進入新階段。

  改革,轉型,大慶再次緊緊跟上了新中國發展的腳步。

  然而,『二次創業』之初,大慶地方經濟幾乎是從零起步——地方經濟總量僅有10.9億元(1991年),相比近250億元的『油經濟』,差距巨大。

  『轉型發展就是華山一條路,捨此別無他途。』如同多年前那場氣吞山河的石油大會戰一般,『創業』再次凝聚成共識。

  1992年,大慶編制《大慶區域經濟調整規劃》,劃定縣域經濟等幾個『經濟新戰場』,擴展非油產業領域;1994年8月,初步確立『二次創業』的基本內容,同年12月的市委四屆十五次全會決定開闢經濟發展『第二戰場』,發展石油化工、替代產業和縣域經濟,打造形成石油、石化、替代產業三足鼎立格局;1996年,提出『發揚大慶精神,搞好「二次創業」,實現長久繁榮,把大慶建設成為繁榮文明美麗、高科技現代化城市』的奮斗目標,制定『13633』發展戰略;1998年5月,將六大支柱產業調整為石化產品深加工、電子信息業、農副產品深加工、建築建材業、醫藥工業、旅游和服務業……

  轉型,帶來新生機,創出新業績。

  短短幾年時間,到1999年大慶建市20周年時,六大支柱產業年增長速度均達到兩位數以上。還有這樣一組數據:1991年全市GDP為254億元,到2000年GDP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29億元,油與非油比重約為79:21,已初步形成有效的接續產業格局。

  2000年12月30日,新千年的鍾聲即將敲響,國家統計局宣布,當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三年脫困目標基本實現。

  兩個『首次突破』,雖無必然聯系,卻都意義重大。尤其對大慶來說,雖然進入21世紀,『油經濟』仍然是擎天巨柱,但非油經濟正愈發出彩,迎來『發展的春天』。

  ——2003年,中央政府推出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大慶被確立為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之一。地方工業駛入『快車道』,連續多年保持35%以上增幅。

  ——到2005年,大慶地方經濟實現連續9年保持高速增長,接續產業新建續建億元以上產業項目達400多個,30萬噸聚丙烯等一批大項目建成投產。

  ——2008年,全市GDP突破2000億元,大慶躋身『兩千億俱樂部』。

  非油經濟也在悄然趕上。2011年,在『十二五』規劃實施的起步之年,大慶經濟轉型進入新階段——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700多億元,油與非油比重達到47.2:52.8,產業格局從『一柱擎天』轉型為以石油為基礎,以石化為主導,以現代農業、裝備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務業為支柱的『1+5』產業格局。

  從奠基石嵌入荒原,到跨入『三千億俱樂部』,再到油與非油比肩傲立,大慶『二次創業』20年,創造的業績可謂輝煌。

  轉型發展之路,大慶,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堅定。

  篤定前行爭排頭

  大慶不忘初心、解放思想,向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目標篤定前行

  時代,日新月異。奮斗,永不停歇。在新時代改革開放『接力賽』中,新時期大慶人必須跑好轉型振興『這一棒』。

  2019開年第二天,大慶市委九屆四次全會召開。『2018年,經濟運行總體呈現速度回昇、質量提高、結構優化、後勁增強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800億元、增長3.5%,扣除油氣部分地方經濟增長7.3%,總量和速度均創3年來歷史新高。』市委書記韓立華在報告中指出。

  這些數據,雖然較大慶的『最好水平』有差距,但卻意義重大、彌足珍貴。

  2015年,中國經濟巨輪增速換擋。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增長從高速轉為中高速,結構不斷優化昇級,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一年,大慶經濟出現『歷史性拐點』——GDP負增長2.3%,地方財政連續兩年負增長。

  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懷。大慶市委、市政府以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勇氣和擔當,堅定不移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釘釘子的韌勁推進產業項目『一號工程』,奏響了重構產業、重組要素、重聚動能、重塑環境的『四重奏』。

  2016年,大慶經濟『由負轉正』、企穩回昇。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80億元、增長2.8%,逐步走出『U』型曲線低谷。

  中央、省委高度關注大慶轉型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杆和旗幟,要以「油頭化尾」為抓手,推動「油城」發展轉型』;省委書記張慶偉要求大慶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排頭兵。

  尤其是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東北三省,圍繞深入推進東北振興這一重大課題,實地考察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沿途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龍江乃至大慶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新的時代,新的擔當,新的作為。大慶以矢志篤行謀轉型爭排頭的身姿,在新時代決然扛起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歷史責任與使命。

  『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力前行,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力度,不斷把大慶的各項事業推向前進。』市委九屆四次全會提出2019年主要預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左右,萬元GDP能耗下降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和6%以上。

  這個主要指標及全年總體思路,是緊緊圍繞市委形成的思路目標和戰略規劃而提出的。目標戰略,可以具體概括為『一二三四五六八』:

  『一個目標』願景藍圖: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大慶。

  『兩個步驟』戰略安排:到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站穩4000億元臺階、向4500億元規模衝刺;到2035年,跨入地區生產總值『萬億俱樂部』,搶佔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實力排頭。

  『三個城市』發展定位:世界著名的石油和化工城市、中國新興的高端制造城市、中國綠色生態典范城市。

  『四重奏、四條路』方向路徑:重構產業、重組要素、重聚動能、重塑環境,經濟結構更優、體制機制更活、內生動力更足、承載功能更強。

  『五個轉型』重點任務:經濟轉型、城市轉型、生態轉型、體制轉型、社會治理轉型。

  『六個變革』時代標尺:體制機制、發展動力、要素配置、生態文明、融合發展、民生短板。

  『八個好作風』堅強保障:深挖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四個提昇、四個強化』新的時代內涵。

  『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如今,大慶正按照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新年賀詞中所說,不忘初心、解放思想,向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目標篤定前行。

  一年看首季。今年一季度,大慶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經濟增速5%,創4年來最高增速,其他主要指標增速均超過全年預期,實現首季『開門紅』。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大慶建市40周年。

  『大慶之年』,看大慶的。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