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訊(記者 楊帆 崔昕) 28日,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愛鳥周』暨全國聯動『保護本土物種』主題活動啟動。參與活動的小小志願者們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鳥兒棲息地,現場學習識鳥、愛鳥、護鳥知識,在大自然裡探尋『神奇的鳥蛋』並將它們親手送進孵化間,成為這支小鳥的第一『監護人』。
『看!這是我找到的。』『這顆蛋上面的斑點是一種保護色』……活動現場,小志願者們小心翼翼地展示著他們在樹叢中找到的『寶貝』,興致勃勃地講起護鳥知識。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副園長鄒希明說,動物園是中小學生的科普教育基地、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更是哈爾濱市民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和教育基地,活動旨在通過近距離觀察、持續跟蹤的方式普及愛鳥護鳥知識,增進市民參與保護的意識。

在繁育中心,小志願者將找到蛋送到工作人員手中。經過專業測量、觀察等原始記錄後,放進孵化箱。據工作人員介紹,依種類不同,經過25—35天的孵化,小鳥就會破殼而出。到時候,會第一時間給小鳥的『第一監護人』拍照、發視頻,讓孩子見證小鳥的成長,樹立愛護小動物的意識。據悉,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愛鳥周活動將持續至5月4日,通過觀鳥親子活動呼吁大家成為一名護鳥志願者,提高人們保護鳥類和生態環境的意識。
此外,同步啟動的『保護本土物種,關愛黑土地上的動物』主題活動將持續至5月31日。通過征集『小小動物飼養員』,讓兒童給動物做一天飼養員,讓孩子們了解本地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狀態;通過『尋找黑土地上的動物』讓公眾了解本地區物種、生態環境等,介紹城市內和周邊生態環境、代表物種、動物救助,以及動物園本土物種、種群發展、動物福利等,講述它們前世今生的動人故事,啟發公眾對本土物種的關注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