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30日訊(記者 王春穎)在28日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通過了《關於貫徹『八字方針』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出,要向融合創新要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李淑娟教授說,《意見》主要從產業發展角度,對培育新興文化業態等方面作出部署,建設文化強省就要從世界尋找龍江,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促進文化消費提檔昇級。
《意見》指出,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突出跨界融合,堅持創新驅動,打造龍江文化產業新高地;發展演藝娛樂業、工藝美術業、藝術品業、創意設計業、數字文化業,重點培育數字、網絡、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新型文化業態;完善傳承、創新、傳播、開發體系,創作傳承具有龍江歷史文化、鮮明時代主題和地域特色的文學精品,創作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主題的文藝作品;依托資源特色和區域特色,積極承辦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文化名展、名賽、名節、名會。促進文化消費提檔昇級,引導文化企業提供個性化、分眾化產品和服務,推進文化藝術精品、文化時尚產品、文化旅游商品系列化開發和品牌化營銷,健全文化消費市場,強化文化要素保障,培育文化消費新的增長點;搭建文化會展交易、文化科技創新、文化產業服務、文化園區承載等平臺,提高市場化運營水平,激發文化市場活力;釋放哈爾濱、牡丹江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功能,放大中國雪鄉品牌效應,支持利用好大劇院、音樂廳、體育場館等,培育大眾藝術欣賞、藝術教育培訓、體驗體育、健身休閑等新消費業態;依托電子商務、笫三方支付平臺、融媒體等載體,提高文化消費便利度。
據李淑娟教授介紹,黑龍江作為歷史上邊疆戰略大省、資源大省、農業大省、移民大省、少數民族大省,在歷史上各個重要時期,均對國家安危和保衛領土主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共和國建設及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中,同樣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建設文化大省中,黑龍江更應突出地域優勢和邊疆特色,加強獨具特色的邊疆歷史文化和紅色歷史文化的傳承、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宣傳。『文化建設的根基在於文化傳承,這是文化創新的前提條件,而文化傳承的核心要素是歷史傳承。』李淑娟教授說,近代以來,由於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富足的自然資源,黑龍江倍受外國殖民勢力特別是日俄高度關注和覬覦,因此,對黑龍江歷史發展深具影響的俄僑文化、哈爾濱紅色歷史文化、抗聯文化、移民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都應進一步加強。李淑娟教授認為,目前,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主題的文化宣傳、文化產業和學術研究還有很大的上昇空間,應進一步加強。
『做大做強龍江文化產業,應該從世界尋找黑龍江。』李淑娟教授告訴記者,過去有關龍江歷史文化的宣傳和研究,由於受本土資料的影響,多強調從龍江看龍江,從東北看東北,對海外資料利用並不充分。但自近代以來,黑龍江成為開放程度較高的地區,若能充分利用他國珍藏的寶貴資料,展示龍江歷史文化,向世界發出聲音,不僅能夠爭得更多的學術話語權,更能彰顯龍江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從中國看龍江,從世界看龍江,有利於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龍江、認識龍江,助力龍江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建設的需要,為龍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我們一直關注百年前龍江大地的歷史變遷,遍尋國內外檔案館、圖書館等機構中存藏的歷史舊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珍藏著數量頗為龐大的黑龍江歷史文獻,這些數量可觀卻較少被利用的史料為拓展和深化龍江歷史文化宣傳和研究提供了廣闊空間。』李淑娟教授說,如何將珍貴的歷史資料搶救回歸,為我所用,極為迫切。『我們熱切地期待完整、准確、客觀、深入地呈現此段激蕩的歷史,為黑龍江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建設提供歷史維度的精神資源,讓黑龍江歷史文化與世界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