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日報5月7日訊 隨著春耕生產逐步啟動,從牡丹江農村到牡丹江市境外園區,呈現一片繁忙景象。在位於興凱湖東岸、面積達16.5萬畝的綏芬河僑興遠東現代農業園區,人們利用大型農機具,從4月下旬至5月份,小麥、玉米、大豆播種已經陸續展開。相關人士表示,以黑龍江、廣東對口合作為契機,在綏芬河寶國公司和廣東僑興集團共同推進下,一條以『境外種植、糧食回運、境內加工』為特色的食品跨境加工產業鏈正在迅速發展壯大。
幾乎同時,今年春天,上萬名東寧人走出國門,在境外園區辛勤勞作……東寧境外農業合作開發面積連續多年穩定在300萬畝以上。預計到5月下旬牡丹江市境外農業園區大田播種將全面結束,面積約佔全省境外農業開發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牡丹江是東北邊城,接壤俄羅斯,邊境線長達211公裡。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牡丹江市農民跨過邊境線,走出國門『發洋財』。
1988年,綏芬河市組織67名勞務人員首次出國種植蔬菜,在全省乃至全國開啟了對俄境外農業開發的先河。2000年以後,東寧華信集團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逐步擴大經營規模,租賃上百萬畝土地種植糧食建成國家級境外園區,被譽為『中俄兩國農業合作開發的新典范』。
作為全國惟一的『中俄兩國地區友好合作示范城市』,時至今日,由牡丹江市民營企業、種植養殖大戶創辦的境外農業園區、中小型農場和蔬菜生產基地遍布俄羅斯遠東地區,經營范圍包括農產品種植、養殖和加工、倉儲、銷售、運輸環節。由華信集團牽頭組建的黑龍江省對俄農業產業聯盟,成為推動全省對俄農業合作開發的主力軍。通過挖掘『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牡丹江市開發境外農業、打通境外農產品回運和境內出口雙向通道,每年出口20萬噸農產品銷售市場遍及歐美、亞太地區,佔全省對俄出口農產品總量的三分之二,農業增收空間廣闊。
商務部門和部分企業界人士表示,今年以來,牡丹江市加快推進對俄經貿合作轉型昇級,支持境內、境外園區緊密互動共同發展,以境外園區種植農作物,養殖奶牛、海產品為契機,積極推進糧食、鮮奶和海產品回運加工,大力發展進口食品精深加工產業,延伸增值鏈條。
今年一季度,全市進口糧食1.12萬噸(其中大豆1.06萬噸)。以進口糧食為主要原料,寶國公司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內積極推進俄羅斯農牧產品加工基地二期工程建設,計劃到今年年底時建成1條年產4萬噸的大豆膨化加工生產線、1條年產10萬噸的配合飼料加工生產線,同時生產豆油、面粉供應國內市場,在大幅提昇農產品利潤空間的同時促進境外園區擴張。東寧富海經貿有限公司依托位於俄羅斯烏蘇裡斯克的境外農業園區,積極推進糧食精深加工項目建設,項目達產後每年回運大豆5萬噸用於境內加工。
從全市范圍看,通過積極擴大俄羅斯糧食、海產品、木材、紙漿等商品進口數量,實現境內外園區緊密互動,今年牡丹江市以食品加工、林木林紙、輕工建材為代表的跨境產業集群有了新的發展,不僅提昇了企業經營效益,也為加快推進外貿產業轉型昇級、牡丹江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