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7日訊 富錦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市委一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以『作風建設年』為主題,始終堅持把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為服務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全力打通金融服務壁壘,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市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新突破。2018年,全市金融機構共為65家企業發放貸款餘額29.23億元,貸款加權利率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培育新型融資戰略合作體系
圍繞資金供需雙方合作交流渠道不暢問題,認真梳理銀企雙方『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癥結,有針對性地『牽線搭橋』。富錦市出臺了《富錦市扶持和促進企業發展暫行辦法》《富錦市『雙創』貸款扶持政策》等制度規定。成立了富錦市小微企業貸款服務中心、『雙創』貸款投放中心,創辦『銀企沙龍對接交流會』,不定期組織銀行、企業開展對接活動。實施市級領導聯系金融機構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主動對接聯系省市建行、農發行等金融機構,贏得理解和支持。組建服務企業專班,班子成員帶頭包保重點企業、產業項目,職能部門靠前落實項目跟蹤配套服務。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服務』活動,了解掌握企業生產經營、項目進展、融資需求,以及銀行信貸政策、融資要求等相關情況,提供『一對一』的保姆式服務,不斷把銀企合作引入深層次、全方位的發展軌道。2018年富錦市3家金融機構與9家企業在平臺上成交額23.78億元,居全省第一。
營造靈活高效融資服務環境
針對企業反響最為強烈的融資門檻高、審批慢、效率低等問題,積極推動金融機構改進融資服務方式,提高融資服務效率。富錦市組織財政、工信、農業等部門與金融機構進行數據對接,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融資審批效率。建行建立『互聯網+』小微企業信貸平臺,將原來需要貸前調查、人工申報、縣市機構上報、省級審批多個環節,改為客戶自助申請、系統自動審批,使用手機APP就可實現貸款申請和支用,實現秒貸秒批。審批時限由原來最多60個工作日減至現在手續齊全18秒即可完成審批,大幅提高了融資審批效率。
推動金融機構降低擔保門檻,在將31種微利項目納入『雙創』貸款對象基礎上,把擔保貸款由原來3人擔保減為1名財政持卡人員擔保。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降息方式,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2018年,哈爾濱銀行為富錦東方熱電公司完成流動資金貸款7000萬元,貸款利率低於同業金融機構利率6.98厘。結合『誠信富錦』信用體系建設成果,依托大數據風控技術,促成建行實行『一次授信,多年周轉使用』的靈活授信、用信模式。結合企業資金需求,創新流動資金貸款及還款方式,對經營正常而臨時轉貸困難的小微企業,可以直接轉貸,減少轉貸成本。推動銀行擴大抵押物、質押物范圍,解決企業抵押物不足的『缺陷』。在哈爾濱銀行探索以『抵押+保證+股權質押』三結合的方式,為二龍山糧庫倉儲庫房改擴建工程投放貸款2800萬元,推動項目順利建設;在龍江銀行探索『房產抵押、收費權質押及自然人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相結合方式,為富錦宸龍生物熱電聯產工程項目投放貸款6100萬元,有效解決了企業融資難問題。
力促企業盤活做大銀企互惠雙贏
在推動企業提昇資質的同時,引導金融機構與企業『點對點』對接。組織金融、財政、農業部門與省建行等金融機構對接,引導建行推出『小微快貸』和『雲稅貸』等金融服務產品,農行推出『微捷貸』『微易貸』『稅銀通』3款線上普惠金融產品,均在實際運行中極大地方便了企業融資。創新多元融資模式,暢通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多元化參與渠道。設立5000萬元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借助政府資金的『撬動』力量,促進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有效融合。以大錦農公司為例,2015年該公司因資金不足開始陷入停產關停狀態。2018年以來,富錦市委市政府主動作為,協調省、市農發行投放了利率5%的低息貸款4800萬元,吸引社會資本完成後續投資2.6億元,全面激活了企業發展活力,開工建設肉雞屠宰加工、飼料加工、生物有機肥、商品雞雛孵化、有機水稻種植等項目,形成了種、養、加工、物流、銷售『五位一體』的現代農業循環企業。目前,日屠宰肉雞2.5萬只,吸納就業600餘人,已成為我省東部最大的肉雞屠宰加工和綜合利用項目之一。
投入5.6億元建設園區公用綜合管廊、道路等基礎設施,助推國投象嶼生物能源、北安海資、福慧食品等企業共享象嶼生化公司的淀粉乳、蒸汽、電力等生產資源,通過低價原料、低成本要素的疊加共享,減少企業投資成本、縮減投產時間,提昇企業整體競爭力和投資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