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8日訊 作為大豆和玉米主產區的克東縣,每年都會產生60多萬噸農作物秸稈。如何利用好秸稈,成為了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以往,廢棄的秸稈始終困擾著農民,扔到地裡不收,影響春耕播種;就地點燃,不僅污染環境還要被罰款;拿回家裡取暖做飯當柴燒,還用不了那麼多。隨著恆誠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在克東縣投產,成了發電原料的秸稈,實現了就地轉化,讓曾經燙手的『山芋』真正成為了『香餑餑』。
在恆誠生物質能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廠區東側料場內,幾百個秸稈垛連成一片,十分壯觀。在公司生產車間裡,秸稈正從進料口湧進傳送帶,經過粉碎後入爐燃燒,化學能轉化為熱能,熱能轉化為動能,產生蒸汽推動汽輪機生產出電送入電網。
正在查看生產情況的公司生產廠長孫麗華介紹說,克東縣恆誠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2018年11月建成投產,有效解決了過去秸稈露天焚燒污染環境的問題,成為縣域經濟的新增長點。『生物質熱電聯產是環保項目,公司配置安裝了脫硫、脫硝、布袋除塵等環保設備,通過在線監測對排放物進行實時監測,確保了環境質量達標。僅餘熱供暖一項每年就可節省5000多噸標准燃煤,節省資金300多萬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公司計劃今年建設二期項目,預計投資1.5億元再上『一爐一機』,增機擴容,產能可以提昇一倍,實現年消耗秸稈30萬噸。
近年來,克東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依靠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實現秸稈綜合利用外,還采取秸稈粉碎作食用菌基料、秸稈壓塊直接作為生活燃料等多種方式,從解決秸稈出地的『出口』入手,使廢棄農作物秸稈變成可利用資源,極大解決了秸稈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延伸了全縣農業產業鏈,帶動了秸稈收購、加工和運輸業的發展,為實現全縣農作物產業化的閉合循環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