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李華虹 楊嘉安 記者楊金光)生活中『減肥』成了大多數人的計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肥胖問題伴隨而來的疾病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為迎接『世界防治肥胖日』的到來,5月9日,哈醫大二院普外科七病房在門診一樓大廳舉辦肥胖癥和代謝病義診活動。

愁!27歲小伙體重近400斤 健身節食瘦了60斤又反彈
義診現場,一位又高又壯的小伙坐在哈醫大二院普外七病房主任孫世波教授的諮詢臺前,引起大家注意。據了解,家住哈市的小峰(化名)今年27歲,從出生起就比同齡人胖,吃喝不控制,小峰越來也胖。成年後,身高一米八六的小峰,體重突破了300斤,小峰漸漸變得孤獨,不敢去人多的地方,怕引來異樣的目光。工作後高壓之下非但沒有讓他瘦下來,反倒胖到了380斤,還患上了高尿酸血癥、呼吸暫停綜合征。小峰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他開始節食、運動,幾個月內甩掉了60斤,帶來的卻是運動損傷和反彈後重得更多,小峰幾乎崩潰。
經過現場測量,小峰的體重為196.5公斤,進一步計算BMI值竟然高達48.99。『孩子的BMI值這麼高,已經屬於三級肥胖了,控制飲食、運動、減肥藥這些這些傳統方式對於超重人群來說,不但容易越減越重,而且盲目運動反而容易加重關節負擔,帶來其他問題,我建議他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減少胃容量、降低刺激產生飢餓感的荷爾蒙分泌,換句話說就是把胃變小,並接受個案管理師的飲食指導。』孫世波教授耐心向小峰及家屬解釋。

孫世波教授介紹:目前減重代謝外科手術是一類微創手術,開口小,術後恢復快,不但能夠顯著緩解糖尿病、減輕體重,還能降低血壓、血脂,改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多囊卵巢綜合癥、脂肪肝等多種代謝相關疾病,手術安全且長期有效。目前主要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腹腔鏡胃轉流手術,就是將胃分成兩部份,重新形成的胃小囊容積約30ml,可以限制進食量,減少食物吸收,術後一年平均可減掉80%的多餘體重,還能緩解2型糖尿病等代謝病。另一種是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就是將胃大彎側切除,保留約75ml的胃容量,胃大彎側切除後可降低胃飢餓素(Ghrelin)的分泌,降低刺激產生飢餓感。另一種是,腹腔鏡袖狀胃+空腸曠置術:在減少胃容量的同時可促進食物快速進入遠端小腸,使遠端小腸分泌GLP-1等激素,從而增加飽腹感,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在減輕體重的同時緩解糖尿病。
專家強調,對於超重和肥胖患者而言,只有科學的治療手段纔能夠帶來有效的治療效果。
孫世波教授介紹,『我國傳統觀念認為肥胖是『富態』而非疾病,因此肥胖人群極少主動到醫院就診,而更傾向通過控制飲食、勤加鍛煉和藥物治療來緩解肥胖,但其實這是一種誤區,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病癥。臨床上,診斷肥胖常以體重指數(BMI)為標准。BMI定義為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kg/)。下表為亞洲地區人群BMI的分類標准。

肥胖癥不僅會引發多種疾病,還會顯著增加病死率。據悉,肥胖癥病人平均預期壽命較正常人減少約6-7年,且BMI指數每增加5個值,人群病死率即增長30%。為了幫助更多人了解肥胖癥與代謝病的危害,普及減重代謝外科手術治療相關知識,哈醫大二院普外七病房特將每月11日設立為月度義診日,並將於每月11日在哈醫大二院門診大廳1樓進行義診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