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3日訊(記者 孫英鑫)在林城伊春,提起伊春僑藝有限責任公司王茹祥,可以說家喻戶曉。作為木藝行業的佼佼者,他的創業、創新理念和開拓精神為伊春木藝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闖出了一條可行之路,為伊春林區轉型發展促進就業做出了貢獻。

伊春是我國最大的國有林區,但由於長期采伐活立木資源銳減,至上世紀80年代末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境地。1992年初,王茹祥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帶頭下海創辦了伊春市僑藝公司,主動承擔起『利用伐區剩餘物搞林木精深加工項目』。
到如今,王茹祥已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27年。27年的艱苦付出,刻苦鑽研,讓他從最初的工藝美術愛好者成長為聲名顯赫的行業領軍人物,僑藝公司也從最初的小手工作坊,發展成為品牌響亮前景良好、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省級龍頭企業。
創業之初,受傳統觀念影響,許多人認為王茹祥下海走林木精深加工這條路根本行不通,親屬也不同意他辦這樣的企業。但王茹祥通過對伐區剩餘物資源、生產技術和市場前景等情況反復研究分析後認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文化物質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生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市場潛力巨大。而伊春林區伐區剩餘物和小材小料資源得天獨厚,大量下崗職工、青年學生需要就業,在伊春搞木材精深加工,生產具有林區特色的工藝品和旅游紀念品,不但可行,而且完全有可能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基於此,他頂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開始了艱難的創業歷程,成為伊春木制工藝品加工領域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
1992年6月,伊春市舉辦首屆森林節,王茹祥的展位木制工藝品琳琅滿目,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快,數十件木拼畫、根雕作品被國內外客商搶購一空,在哈洽會上,他的木拼畫等產品引來了更多客商的訂單。目前,公司年產10大類100個品種10多萬件木藝產品。僑藝產品以新穎的創意、高雅的品味、優異的質量、獨特的風格和周到的服務,贏得了國內外眾多客戶的青睞。市場覆蓋國內20多個省、市,國外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多年來,王茹祥有40多種作品先後70餘次榮獲國內外大獎。目前,木藝文化產業已成為伊春林區優勢特色產業之一,王茹祥的下步發展目標是,把木藝文化與生態旅游相結合,形成國有林區核心競爭優勢,建設森林文化產業博覽園,為發展伊春經濟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