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14日訊 雞西、雙鴨山、七臺河、鶴崗四大煤礦城市,在經過數十年的煤炭開采之後,煤炭資源逐漸枯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煤礦職工住房也相對落後。棚戶區、地面沈陷、污水直排地下、城市綠化薄弱……在人們的印象中,煤城的市容市貌多是『髒亂差』。
然而,隨著煤城轉型步伐的加快,四煤城對城市環境和百姓居住條件進行了大幅度的提質改善。如今再走進四煤城,映入眼簾的是礦區一幢幢整齊的樓房,街路上一條條造型各異的綠化帶,美麗的街心花園……
治理黑臭水體打造清水秀岸
日前,記者來到鶴崗市北山公園附近的興山二道溝黑臭水體改造現場,這裡是『兩河十四溝』綜合治理工程的一部分,推土機、挖溝機正在緊張作業。該項目技術人員高偉國指著快要平整好的溝底說,過去,因周邊生活區部分未經處理的污水與雨污合流,直排河溝裡,加上煤礦洗煤水、礦井疏乾水間歇性直排河道,造成二道溝水體污染,環境十分惡劣。
來北山公園放風箏的王志富大爺告訴記者:『沒有改造前,溝裡的水都是黑色的,周邊還有畜禽養殖場,空氣也不好,如今政府正在治理這裡的環境,希望早日看到清水藍天。』
鶴崗市水務局黨組成員劉德印介紹,『兩河十四溝』綜合治理工程按照『一河一策』『一河一品』規劃建設,工程明年全部竣工後,將實現清水秀岸,提高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水平。
走進雞西市,映入眼簾的是街區上造型各異的綠植。去年雞西定了體育會展中心、版畫基地周邊、和平大街街頭、學府街等十項重點綠化工程。『每項工程均采用自然式的手法,利用原有地貌,因地制宜栽植適生樹種和花卉,並設計多個園林小品,營造出一種自然、現代的景觀空間。』雞西市園林管理處副處長於鐵軍介紹。
『我家離體育會展中心特別近,看著重新鋪種的草坪,栽植的各種花卉,吃完晚飯去遛遛彎兒,心情別提多美了。』市民韓麗雙高興地告訴記者,散步時聽到最多的就是百姓們稱贊生活環境的改善。
如今,雞西市已擁有8個大型公園廣場、24個街頭游園、142塊街頭綠地,89條街路上已構建起以街頭綠地綠化為『點』,以街路綠化為『線』,以公園廣場綠化為『面』的縱橫交錯的綠色自然生態網絡。
告別棚戶區住進安居房
過去煤城不少居民住在沈陷的棚戶區內,冬冷夏熱,七八口人擠在一起。如今煤城百姓逐漸告別棚戶區,住進寬敞的樓房,分享著宜居的喜悅。
在雙鴨山市銀苑小區內,老人們正在小區廣場上悠閑地曬著太陽。粉刷一新的牆體,看上去如同新建的小區一樣。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說,這裡的老舊樓房沒有改造前,牆體上各種電線,如同蜘蛛網一樣,樓內衛生條件差。2017年政府對這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如今樓道清潔,屋內冬暖夏涼,供水、供氣和供熱都很好。』
從2015年開始,雙鴨山市加大對城市老舊小區的改造力度,2015年到2017年改造老舊樓房786棟,2018年改造老舊樓房305棟,一共改造老舊樓房1091棟。改造使一個個在時代變遷中失去光彩的老舊小區『脫胎換骨』。眼下,雙鴨山市投資3000萬元,正在全力推進老舊住宅改造工作,力爭將主城區剩餘的老舊住宅全部改造完畢,將惠及14.4萬人。
『我家原來住在采煤沈陷區,生活環境非常不好,有大型車輛經過的時候,屋子裡都能感覺到房子在顫。』七臺河市民劉洋向記者說,『如今政府給我們搬遷安置到樓房裡,我這心終於「落地」了。』去年,七臺河市通過新建和貨幣化安置,搬遷安置沈陷區、煤礦棚戶區、采沈棚戶區住宅9萬套,完成投資121.7億元,受益人口約30萬人。
垃圾集中運如廁不再難
水清街綠,樓固屋暖。煤城百姓生活舒適度逐年提高。近年來,煤城在方便市民如廁、科學處理垃圾等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提昇市容市貌、完善城市功能。
去年雞西市將垃圾中轉站改造列入當年政府工作報告,當年在雞冠新區設立了兩座景觀式垃圾地埋站。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投入使用的地埋站是目前省內最先進的垃圾轉運設施,佔地面積小、壓縮功能強、環保效果好,雞西市垃圾收集轉運已達到了國家標准要求。
截至目前,雞西市共改造新建維修公廁44座,其中新建13座固定式水衝公廁,各縣市區共新建25座景觀公廁。新建的公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殘疾人、婦嬰等特殊群體的要求。在雞東一新建的景觀公廁內,記者遇見正在嬰兒護理臺給孩子換尿不濕的小秦。她說,公廁的建立,不僅為市民解決了如廁難的問題,殘疾人通道、便民扶手、緊急按鈴、第三衛生間等人性化的設計,也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雙鴨山市自實施垃圾袋裝化試點以來,在主要街路及周邊區域定點定時收集垃圾,垃圾袋裝化小區達到19個,取消了敞口暴露式垃圾箱,實行密閉式收集運輸,減少垃圾運輸二次污染。過去夏季臭氣熏天、冬季污水結冰的狀況得到徹底治理,城市衛生明顯改善。雙鴨山市專項列支500多萬元,新建擴建水衝公廁19座,再建4座,維修旱廁93座,解決了主城區沿街公廁少、群眾如廁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