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1日訊 貧困殘疾人是深度貧困群體中的特困人群,幫助貧困殘疾人擺脫貧困,面臨更多困難,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讓這些因身體殘缺而需要幫助的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是一項緊迫的任務。同奔小康的路上,我們決不讓一個殘疾人兄弟姐妹掉隊。
沒有殘疾人的小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我省建檔立卡未脫貧殘疾人數一直沈甸甸地壓在省殘聯全體工作人員的心上,大家日日夜夜地計算著、謀劃著如何退、如何扶,如何引領殘疾人用自強不息的精神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責任扛在肩落實看行動
2018年下半年,省殘聯結合全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實際,研究提出了『問需響應、精准施策,政策聯動、精准幫扶,激發動能、社會動員』六措並舉的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思路,並逐級簽訂《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責任書》,進一步壓實基層殘聯落實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政策措施的責任。
『龍江經驗、哈爾濱方案、巴彥模式』一個個創新務實的脫貧模式帶動著各市(地)逐步創立自己『一市一品牌』『一地一特色』工作模式。全省各市(地)將貧困殘疾人納入本地脫貧攻堅工作大局,加強了對殘疾人工作的組織領導,完善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的領導體制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殘疾人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的工作機制,為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聚焦精准扶貧強化政策保障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展貧困殘疾人的精准扶貧工作,各種惠殘助殘政策是保障。省殘聯結合殘疾人自身特點,緊緊圍繞改善殘疾人生存狀況、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因人施策,制定『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做到因人施策、供需對路、精准服務。
為在用好用活用准政策上找准發力點,逐一把貧困殘疾人低保和醫療救助、兩項補貼、就學、住房、康復、家庭無障礙改造、托養等保障性政策措施有效落地,『貧困殘疾人享受到了哪些政策,應享受而沒有享受到哪些政策』成為『惠殘政策進萬家』活動中走訪貧困殘疾人家庭時的『必答題』。
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戶『乾』起來
如何讓殘疾人的就業之門開得更大,就業之路走得更寬?目前,全省82個殘疾人扶貧基地共輻射帶動貧困殘疾人家庭近兩千戶,一個個曾為溫飽發愁的貧困殘疾人家庭信心滿滿地啟程,走上脫貧路。
因地制宜引導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發展脫貧增收產業,開發適合殘疾人特點的產業脫貧項目是我省殘疾人脫貧攻堅『1+10』行動方案的指導方向。堅持政策扶貧、項目扶貧『雙輪驅動』,創新殘疾人脫貧新模式,充分發揮各地殘聯主體作用,讓『一市一品牌』『一縣一特色』的脫貧攻堅品牌在殘疾人群體中越叫越響。
省殘聯充分發揮溝通協調作用,培育獨具特色的殘疾人產業扶貧基地。圍繞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農村電商,推進庭院經濟、食用菌等獨具龍江特色的脫貧增收產業,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戶『乾』起來。在創新工作模式中,積極探索產業帶貧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貧困殘疾人以經營托管、訂單生產和土地、資金入股等形式,參與到產業項目中分享經營收益,把貧困殘疾人特別是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戶『聯』起來。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是全省各級殘聯組織共同的心願,相信在龍江脫貧攻堅奮進的人群中,將出現更多殘疾人的身姿,他們也將代表龍江,展示出脫貧攻堅戰中堅強者的自信和奮斗者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