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7日訊 紅綠燈時間長短能根據車流量進行自動調節,提昇道路通行能力;城市交通大腦可對重點車輛進行時空多維分析判斷,發現異常情況可對當事車輛鎖定查處,從源頭解決安全隱患;應用多個互聯網平臺為市民提供出行信息、車駕管等全方位服務……如此智能的交通服務管理體系對哈爾濱市民來說將不再遙遠。記者從哈爾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了解到,年內哈市將全面啟動智慧城市『交通雲』建設,通過構建『1133』工程,在道路通行效率、交通風險防控能力、公眾交通信息服務能力等六個方面全面提昇城市交通綜合治理能力。
『1133』工程即『一套道路感知體系、一個交通大數據資源中心、三類業務應用體系、三重安全保障體系』。依托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應用,匯聚交管、交通、互聯網等數據資源,對人、車、路、事件等交通要素進行深度研判分析、精准發力,實現城市交通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空間管理向時間管理、傳統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轉變。
提昇道路通行效率。通過推進改造城區700個燈控路口,依托城市交通大腦,融合流量檢測和互聯網大數據,采用自動感應、多時段、綠波協調、公交優先等策略,實現配時隨著流量走,控制跟著態勢走。
提昇交管警務效能。建立『情指勤督』新型警務模式,通過利用市區立體化視頻網絡、無人機、直昇機,結合大數據分析研判、圖上指揮、可視化調度,全面掌握城市交通運行狀況。
提昇交通文明水平。依托電子警察、卡口、聲吶抓拍、違停抓拍球,結合巡邏警車抓拍等動靜態手段,對闖紅燈、不禮讓行人、亂鳴笛等交通違法行為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打擊,形成高壓態勢。
提昇風險防控能力。利用城市交通大腦整合電子警察、卡口及貨運車輛物聯網平臺數據對大貨車等重點車輛進行時空多維分析判斷,發現疲勞駕駛、連續多次違法等異常情況,系統實時預警直至對當事車輛鎖定查處。對失格、失信重點駕駛人進行人臉識別、軌跡疊加。對重點運輸企業營運情況進行積分預警、跟蹤問責。
提昇信息服務能力。應用交管12123互聯網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冰城E行等互聯網交通運行數據,為市民出行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
提昇綜合交通運行協調管理能力。構建公共交通企業統一調度體系,實現公交運輸車輛的線網優化、運力協調;對網約車、巡游車、客運車進行智能監管,開展運營企業公共交通服務質量綜合評價。
據介紹,哈爾濱市智慧城市『交通雲』項目建設分為外場設備建設和內場系統平臺建設。其中,外場設備建設包括700處交通信號燈、119塊交通誘導屏等建設。目前點位細勘工作已完成。內場系統平臺建設包括『安防雲』前端數據接入應用、『放管服』專網服務系統等建設。其中,『放管服』專網服務系統總體規劃接入80個保險公司服務窗口、40個汽車4S店、5個機動車報廢企業、82個機動車安檢機構、8個登記服務站、14個車管分所,目前已完成上述接入點位網絡、場地、設施等細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