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7日訊 方正縣近年來以打造山水園林縣為目標,全力提昇城鄉建設治理和生態文明水平。加強環境涵養和治理,厚植生態底色,推動城區建設和鄉村振興互動並進,提昇城鄉品質內涵,彰顯城市現代感、鄉村田園風,不斷開創全國富硒稻米產業第一縣,原生態森林教育、旅游康養特色縣,山青水碧、村莊秀美生態園林縣建設新局面。
縣城建設兩區聯動宜居宜業
方正縣今年將統籌推進新區建設與舊城改造。規劃引領提『檔次』。堅持多規合一,多元融入海綿生態、地域文化等元素,完成《方正鎮部分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方正鎮城市設計》修編,合理布局生活小區、商貿中心、公園綠地、城市基礎設施,充分體現城市空間的立體性、平面的協調性、風貌的整體性和文脈的延承性。
內暢外聯通『脈絡』。實施農林路、物資路、運輸路、蓮花街等破損路面黑色鋪裝及步行街、訥雞公路支線等道路步道板維修,完成北一街拓寬改造。完善區內路、客運規劃路基礎設施。建成3908.45平方米公鐵綜合交通樞紐和周邊區域配套設施、物流倉儲,健全公路、鐵路立體交通體系,提昇城區互聯互通水平。建管並重增『顏值』。
實施『雙創』與城市功能提昇行動,堅持精致建設,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大力實施園林建設,加快方正湖國家濕地公園、雙子山國家森林公園和夕陽紅公園提檔昇級,完成滿園組團二期和民俗風情園房屋征收。對10棟以上城區老舊居民樓實施節能保溫改造,完成10個以上城區破舊小區綜合改造。啟動第二水源地供水工程,建設4座主城區二次疊壓供水泵站。改造供熱管線4.8公裡。改造和新建水衝式公廁12座。實施訥雞公路支線、站前大街高標准綠化及10個住宅小區綠化提檔昇級,新增綠化面積4.9萬平方米。保持市容整治高壓態勢,開展『五亂』治理,確保『無設施亂建、無綠地亂佔、無廣告亂貼、無垃圾亂丟、無車輛亂停』,建設乾淨、秀美、精致的最美小城。
鄉村融合內外兼修全域美麗
方正縣今年將按照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全域打造美麗鄉村昇級版。展現全域環境美。
推進庭院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能源革命『四項革命』,抓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硬化農村公路3條10.5公裡,建設沙河子疏港通道路,完成螞蟻河大橋和太平橋危橋改造。完成423戶農村低保戶、農村特困供養人員、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及5000戶以上農村室內外廁所改造。實施13個自然屯、2個國有林場飲水安全工程,解決6062人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實施農村電網昇級改造工程,新建10KV線路5公裡。
展現全域景致美。深入實施農村村莊清潔行動,以『三清理一綠化』為重點,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清理村莊公共空間、農村危房與殘垣斷壁、村莊內外生產生活垃圾、村內塘溝和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圍繞哈同高速、哈佳鐵路、訥雞支線、『一環』等交通主乾線兩側村屯、道路,實施侵佔林帶清退、高標准造林綠化工程,重點綠化自然屯38個、鄉村道路20條,造林綠化11982畝。實施美麗鄉村『一環五線』香化、美化工程,培育花苗180萬株,
推動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創新發展優秀鄉土文化和鄉賢文化,全面鋪開鄉風文明理事會建設,營造鄉村移風易俗好風尚。展現全域興業美。鼓勵集體經濟組織采取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建設各村主導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突出特色產業、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通過統規自建等形式,加快得莫利特色小鎮建設。深耕『一村一品』,著力打造布局合理、風情獨特、人興業旺的美麗鄉村建設格局,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生態文明堅守底線建設『美麗方正』
方正縣將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建設好『美麗方正』,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發展優勢。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及農業農村污染問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落實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全面完成建成區外12臺公共事業單位燃煤鍋爐改造,啟動建成區10-20蒸噸燃煤鍋爐淘汰工作。
實施河湖『四亂』集中整治行動,認真落實河長制,全面清理河湖亂佔、亂采、亂堆、亂建問題,抓好以城西壕為重點的城鄉水體治理,完成黃泥河16.6公裡清淤疏浚。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整治,全面完成『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項目評估驗收。持續開展『一瓶四廢』專項整治,完成存量垃圾治理工程。
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堅決守住山頭、護好源頭,嚴守空間底線、發展底線、民生底線。深入實施森林生態環境修復與流域治理五年行動,制定近中遠期森林植被恢復、小流域治理、村屯綠化規劃,持續開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征佔用林地、盜伐林木、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非法運輸加工木材等違法犯罪行為,全面完成國家森林督查毀林開墾、非法佔用、改變林地用途等違法違規佔用林地問題整改,恢復林地屬性。加大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保護力度,完成螞蟻河三角洲濕地保護區監測點建設,擴建保護區監控系統。加快構建城鄉連片、路河沿線、涵蓋山水林田湖草的立體森林生態系統。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嚴格環境准入和污染物總量排放控制,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完善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披露、嚴懲重罰制度,加強企業環保監管,著力解決散亂污小企業環保突出問題。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讓自然、環保、節儉、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公眾習慣和自覺行動,擦亮城市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