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共享科技創新成果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盛宴
2019-05-28 09:22:5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汪思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省科技館內市民饒有興致地觀看機器人表演。

  哈爾濱市復華小學校學生展示科技小制作。

  省科技活動周啟動現場的科普展品吸引市民駐足體驗。

  黑龍江日報5月28日訊 『我「開飛機」了,太刺激了』『我和機器人聊天了,它還給我翻跟頭呢』『我參觀了水聲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心中種下了海洋強國夢』……在剛剛過去的一周,由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等部門共同主辦的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科技活動周攪熱了人們的生活。

  省科技周組委會為群眾『烹制』了多元素、高互動性的科普『大餐』。今年科技活動周期間,科普活動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60項;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工程中心等『高大上』場所向公眾免費開放數量由去年的56個增加到96個。特色鮮明的科普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省以科技活動周為契機,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盛宴,經過長期培育與引導,目前很多科普活動都以科技活動周為中心貫穿全年,形成了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省市區上下聯動、多向發力的良好局面。

  花式機器人開啟寓教於樂新模式

  『悟空悟空拍個照,悟空悟空唱個歌』,19日在省科技活動周啟動現場,記者被一陣陣孩童的呼喊聲吸引過去,原來這個『悟空』是展臺前一個25厘米高的小機器人。

  哈工大人工智能課堂中心的佟佳歡介紹說,『別看它個頭小,功能可多啦,可以支持語音互動、人臉識別、物體識別、智能拍照等功能,具備人機交互能力。另外,這款機器人動作靈敏,擁有豐富的表情,並具備舞蹈運動、智能通話、人臉識別、繪本識別等功能。』說著,她指著『悟空』的眼睛告訴記者,『悟空』的眼睛不僅能拍照,還能當監控攝像頭,家長不在家的時候,它還會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真的是名副其實的『齊天大聖』。

  『哇,太有趣了!機器人會翻跟頭!』在省科技館內的『機器人舞臺』,小朋友和家長們一齊發出驚嘆。只見舞臺上5個紅色的小機器人扭動著身體跟隨音樂節奏跳舞,甚至還有單手支橕旋轉等高難度動作。據了解,這些小機器人有17個關節,23個自由度,可以完成模仿人的上半身動作,通過軟件編程使多個小機器人之間達到協調控制,完成精彩的表演。

  各式機器人引得現場觀眾紛紛拿起手機拍照、錄影。在活動現場,機器人元素成為當之無愧的『人氣王』。

  科普惠民讓生活更美好

  『科技強國科普惠民』是今年科技活動周的主題,我省通過開展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群眾性科技活動,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青少年如何有效防控近視?在省科技活動周啟動現場,一家我省青少年學生近視眼防控定點醫院帶來的『雲夾』精准數據監測系統吸引了眾多學生家長。該院視光項目主任柳成銘介紹,該系統是通過閱讀時長、閱讀距離、閱讀角度、閱讀環境光強與戶外活動時間等五個維度檢測孩子的用眼習慣,針對過近的閱讀距離與持續過久的閱讀行為,『雲夾』會通過震動,實時提醒孩子進行改正。系統還可通過手機APP向父母提供孩子用眼數據報告,給家長提供專業定制化的護眼建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

  在另一側,拍打呼救、翻身、觸脈搏、開放氣道、反復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這一系列操作是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中國急救醫學編輯部的高瑞現場為『Anne』進行緊急施救。『Anne』是為公眾講解心肺復蘇科普知識的道具。高瑞還講解了如何識別窒息和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技術。之後,許多大朋友和小朋友紛紛加入到了『搶救』『Anne』的隊伍中來。許多市民還諮詢起家裡老人的各種突發病情的急救方法,高瑞耐心作答。

  22日,一場『人工智能維護人類健康』的專題科普講座在省科技館舉行。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鄔向前帶領公眾體驗了人工智能對生活的改變,他從人工智能在輔助診療等方面娓娓道來,普及人工智能在維護人類健康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創』體驗讓青少年愛上探索

  『科技強國科普惠民』作為科技活動周主題,強調了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位置。為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們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在科技活動周期間,科普進校園活動『異彩紛呈』。

  23日,記者走進哈爾濱市復華小學,感受了這裡濃郁的『創』氛圍。當天中午,學校操場上掌聲陣陣,『科技創新大舞臺展示活動』正在舉行,一年至五年的學生代表手捧自己精心完成的科技小制作,在綜科組的老師組織下,站在全校師生面前介紹演示,有利用離心力原理制作的甩乾機,有利用動量守恆定律設計的牛頓擺,有廢舊物品『由腐朽變神奇』的太陽系,有象征孩子們帶著科技夢揚帆起航的快船……臺上講得認真,臺下聽得入神,孩子們仿佛插上了創新的翅膀,在浩瀚神秘的科學殿堂裡遨游。

  活動結束後,『科技小巧手』們將自己的作品拿到教學樓五樓展示區擺放。進入復華小學五樓,仿佛置身於科技展館,大大的『創』字體現了學校培育創新思維的育人理念,隨處可見的展品架上擺放了許多制作精巧的科技小制作。

  復華小學政教處主任楊玉勝告訴記者,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僅僅在科技活動周期間進行,復華小學早已把對學生進行『創』的培育融入日常當中。如,定期開展的『爭當創新小巧手』主題昇旗儀式、微信平臺宣傳、天文科普進校園、『環球自然日』研學活動、『奇妙機器人』、『數學新思維』等等。其中,隔周一次的『心科學新發現』精品校本課,更是在學生探究科學的過程中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判斷決策能力,大膽質疑能力等,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也使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得到全面提昇。

  豐富多彩的『創』體驗,使孩子們愛上探索,並在省市科技競賽中嶄露頭角。日前,復華小學五年級學生趙子厚在哈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摘得一等獎。在去年的省智能機器人競賽中,從復華小學畢業的張恩瑞獲得了無人機穿越賽冠軍。

  科普活動貫穿全年科學素養提昇不斷線

  『我省通過多年的探索與積累,將有限的科技活動周不斷擴展,使科普活動貫穿全年,讓科學素養提昇不斷線。』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的積淀,我省很多科普活動已經形成品牌。比如獲評我省『優秀科普示范活動項目』的青少年遠程種植科普系列活動,去年參加人數1.7萬人,今年預計超過3萬人,參與的中小學校達到86所,整個活動將歷時5個月。特別是近兩年,我省選送的科普講解人員、科普微視頻作品等在國家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使我省連續兩年成為獲獎最多的省份,在全國范圍內打響了科普工作的龍江品牌。

  『真先進,我以後想當飛行員!』哈爾濱市東風小學學生韓奇潤在結束一段短途『飛行』時興奮地說。這是我省『優秀科普示范活動項目』『科學之夜』青少年模擬飛行體驗活動現場。據了解,該館今年4月就啟動了中小學生飛行研學體驗實踐項目,不僅可以讓孩子們親身感受飛行,還可培養遇事擔當、獨立、冷靜處理的能力。

  在省內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黑龍江省科技館,有400餘件套涵蓋了機械、能源、航天、數學、電磁學、聲光學、信息技術等十餘個學科領域的趣味展品,常年免費向公眾開放。在智趣樂園學習豐富的科學知識,在『小小建築師』裡搭建房屋,在鏡子世界探秘光影奧秘,妙趣橫生的科普互動劇『瘋狂科學秀』等,讓孩子們流連忘返。此外,科技館每月都會針對公眾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全省百餘項科普專題活動,讓公眾一起走進科學世界,感受科學魅力。科普事業的長足發展,社會公眾科學素質的提高,科技創新創業創造文化氛圍的初步形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培厚了創新沃土。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