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30日訊 剛剛召開的全省中醫藥發展大會,提出了『發展中醫藥事業,促進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同時也給衛生健康管理部門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即新時期怎樣謀劃中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路徑,不斷推進我省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力量。在目前的形勢下,怎樣以創新為載體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怎樣讓中西醫能夠優勢互補、統籌發展,共同促進健康龍江建設?怎樣增強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讓每個龍江百姓在各級醫療機構都能享受到更好的中醫藥服務?近日,記者采訪了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魏新剛。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是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的積淀孕育形成的獨具特色、自成體系的醫學思想和理論。』魏新剛介紹說,讓中醫藥事業發揚光大,是衛生健康管理者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魏新剛介紹,從行業管理者的角度講,首先就要堅持中西醫並重,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平臺和空間。『中西醫並重』是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把中醫藥和西醫藥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是保障人民健康需要的根本要求。要推進二者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統籌發展、協同創新。在服務體系建設上,縣以上各級政府都要至少舉辦一所中醫醫院,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都要設置中醫臨床科室和中藥房,所有基層醫療機構都要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力爭2020年實現全覆蓋。在醫療服務模式上,推動中西醫臨床協作培育,營造中西醫深度融合氛圍,把中醫的整體觀、系統論和現代醫學強調的個性化診療結合起來,建立長效可持續中西醫協同發展機制。在人纔培養上,保證中醫藥和西醫院校的設置布局、招生規模基本協調,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發揮各自優勢,支持非中醫類別醫師學習中醫藥理論、知識和技能,加大在臨床實踐中應用。
同時,堅持傳承、創新並重,推動現代中醫藥發展。加快推進國家中醫區域中心建設,發揮我省中醫服務區域龍頭作用,突出做好三個方面重點工作:一是推動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確保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確立龍江中醫腎病、血液病、皮膚病、婦科病、康復和針灸診療在全國的領先地位。二是推動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進一步擴大治未病服務范圍,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三是推動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加快推進『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突出重視中醫藥標准制定,加快促進『食藥物質』『中藥產業』發展,積極促進與養老、旅游、食品、健身休閑融合,努力催生中醫藥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環的健康服務產業集群。
制度引導讓中醫藥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魏新剛介紹,全省衛生健康系統要全面落實《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將工作任務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納入衛生健康體系建設編制規劃中,納入健康龍江2030行動實施中。一是優化政策環境。加快推進我省社會辦中醫,放寬市場准入條件、簡化審批流程、營造公平規范的發展環境,引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向規模化、多層次方向發展,構建多元辦醫格局,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類醫院、專科醫院、門診部和診所。二是深化中醫藥醫改。推進中醫醫療機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中醫醫務人員薪酬制度和能體現中醫藥服務特點的價格制度,激發中醫醫療機構發展活力。三是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綜合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數字智能終端、移動終端等新型載體,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宣傳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形成全社會『懂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和共同發展中醫藥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