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高考答題時大腦『空白』怎麼辦?哈三中心理學名師教你心理放松操
2019-05-31 09:5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31日訊(記者 王春穎)還有一周時間就要迎來高考,不論是考生還是家長都變得緊張起來。該如何調節應試心態?如何應對考前焦慮?記者近日采訪到了哈三中心理教研室主任唐燁。

哈三中心理教研室主任唐燁。

  問:答題時大腦突然空白怎麼辦?

  答:克服恐懼要懂得『認』

  唐燁老師告訴記者,最近有學生向她反饋,在參加市校模考等大型考試時常會出現大腦突然『空白』的狀態。『有相當數量的考生會出現這種狀況,知識儲備十分充足,但是臨考就陷入了對考試的恐懼之中,多數出現在一些學習成績中上等的同學中。』唐燁老師表示,這部分考生在審題過程中總是希望能夠完美地從試題中快速提取出有用的解題信息,但隨著考題的不斷創新,有時可能一遍審題後並未提取完整,這時這部分學生就會焦躁,他們害怕遺忘審題信息,忽略思維進程,形成大腦暫時性空白,影響作答質量。

  唐燁老師建議廣大考生,對此要學會『認』。一是要有正確的『認知』,要知道自己所處的這種擔懮、緊張的狀態是正常情緒;二是要『認慫』,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真實狀態,在嘗試解答無果的時候,要進入其他試題的作答,不要自暴自棄;三是要認命,要堅信當下是最好的選擇,忠於自身的實際水平,不要對自己有過大、不切實際的期待,不要過分地乾擾自我選擇。

  問:考前焦慮怎麼辦?

  答:做些愉快的事情來調節情緒

  不少考生出現考前焦慮現象,通常表現為用考試成績和結果來衡量自身是否實現了價值,家人長輩是否滿意等等,在質疑自身實現的可能性的同時,焦慮隨之產生。

  對此,唐燁老師建議用『手段目的化』和『需求滿足最小化』兩種方式來調節緩解。『手段目的化』是指考生在考前用乾預手段來控制、保持復習節奏,計劃中該做什麼就去做,不要因為想要達到的結果或者其他因素而改變計劃。

  『需求滿足最小化』是指不要專注於自我、專注於任務、專注於結果,在備考最後的幾天中,如果碰到難解的題令考生情緒波動、產生焦慮情緒,考生不妨停下手中的試題,找出自己最『拿手』的科目,用輕松和愉快來緩解調動情緒,待緩解過後再研究之前未解的難題,這時難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身心協調軀體調試同樣很重要

  唐燁老師建議廣大考生要充分利用軀體調試來緩解考前和考中的壓力和焦慮情緒。

高三心理放松操。

  『面對焦慮的情緒,考生要知道這是正常的,只有真正健康的人纔會產生焦慮,』唐燁老師說,降低焦慮推薦深呼吸法和心理放松操,『行動能降低焦慮,會告訴潛意識你選擇了戰斗模式而不是焦慮模式。』

  深呼吸法是指4秒吸氣,7秒屏住呼吸呼氣8秒。如此重復五次。而放松操是指幾個簡單的動作來舒緩焦慮情緒。

  教師簡介:

  唐燁,哈三中心理教研室主任。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催眠師,生涯規劃師,全國特色教育優秀教師,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師,省首批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能手,省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哈師大碩士生導師,市科研帶頭人,市兼職教研員,市級優秀教師,榮獲市教育系統『身邊的好老師』榮譽稱號。多次做客省市電視臺『中高考直通車』節目,在報刊雜志發表文章200餘篇。

【專題】2019高考——全國高考東北網融媒報道專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