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6日訊 『東萊』,這個親切的稱呼,是哈爾濱百姓送給東萊街派出所的。因為,這個閃閃發光的名字,承載著幾代哈爾濱人溫暖的記憶,更書寫著這座英雄城市的光榮。
55年前,哈爾濱市公安局東萊街派出所老所長張子良,張口就能背出轄區每家的戶口本,成為東萊『百家熟』第一人。
55年後,『百家熟』的傳承,有了新時代的鮮明標識,管片民警『可視化』下片兒,創造性開啟『視頻巡邏』警務模式,社會治安的掌控度精准提昇。
東萊街派出所始建於1946年,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派出所之一。1964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革命化、群眾化、戰斗化的公安派出所』,其『百家熟』『警民魚水情』『拒腐蝕永不沾』這『三件傳家寶』,聞名全國公安戰線。55年來,東萊人始終堅守,並在新時代為其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更飽滿的為民情懷,『三件傳家寶』歷久彌新。
半個多世紀以來,東萊街派出所先後被公安部命名為『公安戰線永不褪色的一面紅旗』,被國務院授予『人民滿意的派出所』,獲得『全國公安戰線模范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等300餘項榮譽稱號。
日前,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王兆力到東萊街派出所調研,勉勵全體民警進一步總結、推廣、運用好東萊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公安戰線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百家熟』『腳板+科技』換來百家平安
『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情、辦百家事』,這是老一輩東萊人關於『百家熟』的踐行與詮釋。
東萊街派出所所長劉學鋼告訴記者,轄區內最早是道外區最大『商圈』。不到1平方公裡的面積,至今仍聚集著陶瓷、建材、種業批發等各類大小商戶近500家,戶籍人口25000餘人,人流、車流、資金流集中。老一輩東萊民警靠『腳板』走百家,保障百姓平安,新時代的東萊人,植入現代信息科技持續創新,拉近警民關系,安全預警防控。
近年來,在堅守入戶登記、見人知情的基本功基礎上,東萊民警以樓宇單元為單位,建立起160個『戶戶通』百家熟微信群,44個種子、鞋料、建材、大排檔等行業場所的『企企助』微信群,9個消防管理微信群,12個治安志願者微信群。『百家熟』細分為行業微信群,更便於民警區別管理,工作成效事半功倍。
東萊街派出所副所長李志海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東萊小民警姜禹『下片』時發現80多歲的徐大娘家境困難,烈日暴曬下還擺地攤賣鞋墊,他當即買了10副,又在社區群和朋友圈發起號召,鞋墊被『搶購一空』,引來一片點贊。
近兩年,東萊街派出所率先探索『互聯網+』警務新模式,視頻監控實現全時空、全域化、全覆蓋,值班民警盯著各路監控定點切換,對重點場所和主要街道進行無死角視頻巡查,治安情況一目了然,實現精確預警、精確控制、精確打擊、精確防范、精確處置。
探索建立企業『探頭站崗、鼠標巡邏、24小時人防』的人機結合智能防控模式,東萊街派出所實現步巡、車巡、視頻巡邏『三位一體』巡控機制,最大限度為企業營造安全平穩的治安環境。
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支橕,東萊街派出所讓『百家熟』這一法寶,在新時代釋放出強大戰斗力。年初以來,東萊街地區的刑事案件發生率同比下降12.7%,治安案件下降23.5%,涉企案件發案數為歷年來最低,轄區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連續多年走在哈市前列。
『拒腐蝕永不沾』清廉成為東萊人鮮明印記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東萊街派出所『拒腐蝕永不沾』的清廉形象,成為我國人民警察職業道德的標准和典范。
『當時轄區地處老道外繁華地帶,商賈雲集,民警面臨各種誘惑和考驗。』東萊街派出所副所長仲光波說,現在,轄區仍是商戶林立,民警面臨更大的誘惑與考驗。
傳承『拒腐蝕永不沾』這一傳家寶,新時代東萊人選擇把自己置於群眾監督之下。
派出所在11個居民委建立了《民主監督舉報箱》,公開監督電話,聘請47名警風監督員。清廉警風成就了東萊轄區55年不涉黃、不涉賭、不涉毒,成為一片淨土。
2018年4月,哈市新任公安局局長劉亞洲履新第一站,來到東萊街派出所。他要求東萊人再講東萊故事,制高點上再登高,讓東萊紅旗高高飄揚。
每一個東萊故事,都是一場精神洗禮。東萊街派出所副所長單超告訴記者,新民警都喜歡到東萊街派出所工作,每個新民警進所,所領導就會邀請在所裡工作過的老同志、老領導、老乾部和在東萊地區生活多年的群眾代表,講述東萊歷史和老東萊人服務群眾的小故事,教育他們過好金錢關、權力關和名利關,牢牢守住為警清廉、本色不改的初心,增強榮譽感和使命感。
劉學鋼說,半個多世紀以來,東萊典型層出不窮,對黨忠誠、為警清廉的動人事跡舉不勝舉,這裡有老所長尹燕珩『沒有黨就沒有我』的忠誠信念,有89歲高齡的老所長張子良至今堅持每天抄寫黨章的動人故事,有全體民警每天中午必須回所內食堂吃兩菜一飯的『廉政灶』……這些事例如精神之鈣,讓代代民警把穩思想之舵,高揚清廉之帆。
『警民魚水情』彰顯為民情懷
『沒到東萊街派出所以前,只知道東萊是榜樣。當我到這裡工作,轄區百姓經常提起我的前任片警,他們之間的互動就像親人。』2009年調到東萊街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張可心說,這是對東萊『警民魚水情』這一傳家寶的初步認知。
近年來,在更生動的警民互動中,『警民魚水情』有了更深層次的拓展。
2013年,在社區民警陳亮的走訪回執單上,有群眾提出,公安窗口崗位最好在『大禮拜』也能對外辦公。東萊街派出所隨即在周末只休一天的基礎上,通過微信預約等方式,民警隨時到所裡為有需求的群眾辦理業務。
持續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東萊街派出所再次向企業和群眾響亮承諾:『民警的工作時間群眾說了算!』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定點服務』、六十年代的『四必到』、七十年代的『三項便民措施』、八十年代的『向群眾報告工作』、九十年代的便民服務卡以及『一次辦成事,二次送上門』承諾,到新時代的延(錯)時服務、『四零』服務承諾,東萊街派出所民警始終把『親民、愛民、為民』作為不變的精神追求。
圍繞群眾所盼所願,東萊街派出所在服務領域、服務舉措、服務實效方面探索創新,讓群眾辦事快、辦事易、辦事舒心。
劉學鋼說,東萊街派出所率先推出『容缺』辦理機制,在群眾辦理過程中申報材料和相關證明缺失的情況下,如果辦理事項可查詢其真實性,就先予以辦理,辦事群眾只需在規定時間內補齊相應材料即可,避免群眾多次往返。他們還延伸服務觸角,讓群眾辦事『多點可辦』『就近可辦』。建立微信服務聯盟,以社區單元為單位劃分服務網格,每個單元的委主任家成了固定服務約辦點,義務擔任『短跑代辦員』。
為了讓群眾辦事『一次都不跑』,派出所將代辦窗口事項融入民警入戶走訪中,每個社區民警變身為一個流動辦事窗口。東萊街派出所還為轄區39家賓館旅店自主研發『住宿人員身份查詢系統』,沒有帶身份證的旅客,只需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填寫本人信息並拍照上傳,審核通過後即可辦理入住,整個過程僅需要3~5分鍾,受到旅店業主和顧客的一致好評。
在全省公安機關開展『辦事不求人』行動中,東萊街派出所圍繞程序最簡、速度最快、服務最優,推出了以民警高霞名字命名的高霞幫辦、簡化速辦、平臺代辦、視頻商辦、民警捎辦等『五辦』措施。從牡丹江來哈市打工的新晉媽媽小張,想為寶寶辦理醫保卡,又苦於出不了門,就給高霞發微信求助。高霞通過視頻和社區工作人員確認了需要准備的材料清單,登門幫寶寶拍照、取走申報材料,證件制作完成後又送上門。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在一茬茬東萊民警傳承深耕中,『警民魚水情』彰顯為民情懷,在市井生活深處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