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7日訊(記者 許諾)體驗樺樹皮制作、觀老街游藝、品百年食味、看民俗技藝……7日,由黑龍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等主辦的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慶祝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哈爾濱市道外區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舉行。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人頭攢動,黑龍江省非遺項目匯聚一堂,集體亮相。來自哈爾濱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方正剪紙、麥秸工藝、老湯精配制,哈爾濱紅腸制作技藝,綏化的海倫剪紙,牡丹江的渤海靺鞨繡,齊齊哈爾的粗陶泥塑制作技藝、蘆葦畫工藝,佳木斯的魚骨工藝,大慶的滿族刺繡等非遺項目在展示首日就吸引大批游客駐足觀看,現場制作的非遺工藝品更是傳遞出龍江特色文化,成為活動的一大亮點。

十餘個富有黑龍江地方特色的非遺項目表演節目贏得觀眾掌聲不斷。《滿族小調》唱辭唯美抒情、曲風簡潔獨特,《二人轉小帽》高亢嘹亮、腔調婉轉多變,武術特技表演驚險刺激、招式靈動瀟灑.精彩的非遺表演讓現場的廣大市民可以酣暢淋漓的體驗了一把『非遺大餐』。

此次活動以『非遺保護·中國實踐』『保護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以立足新時代,推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為理念,從全省市級以上非遺項目中精選了傳統手工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傳統舞蹈、傳統音樂和曲藝等類別的近70個非遺項目舉辦展示展演活動,並以此為引領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普法宣傳、民俗展示和非遺進社區、進景區、進校園等多種活動,豐富人民的美好生活,普及文物及非遺知識。

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將以哈爾濱為主場,輻射全省各地舉辦各具80餘次特色活動,為非遺傳承人搭建平臺,強化『見人見物見生活』保護理念,推動文化遺產在生活中弘揚,在實踐中創新,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推動保護成果全民共享。
活動將持續至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