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對俄科技合作向縱深推進
2019-06-21 09:10:2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21日訊 近日,在哈爾濱新區舉辦的中俄科技合作成果展演展示活動上,『中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在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揭牌,哈爾濱對俄科技合作平臺又添新力量。據悉,目前,哈爾濱市成立了20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其中15家為對俄合作基地,以這些基地為平臺,哈爾濱對俄科技合作不斷提速。

  在『中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簽約現場,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付強對記者說:『「中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的成立將把對俄科技合作推向更深入。「中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借助省工研院這一平臺,將不斷完善孵化生態體系,吸引更多俄羅斯人來哈爾濱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和落地。』付強說,省工研院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建設而成,是『政產學研金介』結合的一體化產學研聯盟框架結構,在孵企業中已有12家與俄羅斯創新主體在飛行器導航系統、宇航定位天線系統、無線電導航產品、氣體輸送管道發電裝置等領域開展深度交流合作。

  近年來,平臺的力量在哈爾濱對俄科技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據哈爾濱市科技局國際合作與對外專家處處長徐欣介紹,哈市依托哈工大、哈工程、中船重工703所等高校院所,結合高端復合材料、特種焊接、重燃設備、海洋開發等重點領域項目,成立了20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初步構建了以基地為紐帶,以企業為載體,以大學大所為支橕的創新服務體系。這些基地中的15家為對俄科技合作基地,成為哈市對俄科技合作的重要骨乾力量。

  哈爾濱工程大學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作為15個國家級對俄科技合作基地之一,按照『項目-人纔-基地』模式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已經與俄羅斯科學院、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等30餘家研究機構建立了實質性科研合作關系,通過人纔引進、聯合培養、合作研究等多種方式,打造了一支高水平國際化人纔隊伍,構建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國際科技合作創新網絡。據哈爾濱工程大學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潘鐵文介紹,從2006年起,該基地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海洋技術大學開展本科2+2合作學習計劃以及碩博2+5聯合培養7年計劃,共培養145人。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首批建設、也是唯一一個對俄、極地領域『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中國-俄羅斯極地技術與裝備『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申報主體便是該基地。

  除15個國家級對俄合作基地外,『哈科會』也是哈市對俄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作為國家對俄科技合作的一面旗幟,自2006年起,哈市借助『哈科會』,共征集10餘個國家近10000個項目,累計展出項目4000餘項,簽訂各類科技合作協議900餘項。

  隨著對俄科技合作走向縱深,近年來,哈市一批對俄科技合作企業迅速成長。哈爾濱博深科技公司從俄羅斯引進『超臨界燃煤鍋爐風扇磨煤機輕型耐磨葉輪』項目,攻克了技術瓶頸,填補了國內產業空白,並在輕質和耐磨方面實現突破,技術水平趕超德國;針對水稻產區高危稻瘟病害,德強集團引進俄羅斯芽胞枯草杆菌技術,被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確定為重點推廣產品。此外,中船重工703所引進烏克蘭燃氣輪機,哈焊所引進烏克蘭藥芯焊絲產業化技術,黑龍江省石化院引進白俄羅斯耐高溫磷酸鹽膠粘劑技術……這些項目的順利開展,推動一批重點骨乾企業迅速成長,也有力地促進了哈爾濱對俄合作中心城市建設。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