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苗當年捐獻時

婚禮現場

李軍(右一)苗苗(左二)中國造血乾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黑龍江管理中心提供
生活報6月25日訊 『如果沒有你,我現在不可能站在這裡,謝謝你給予我第二次生命!』22日,在牡丹江舉辦的一場婚禮上,40歲的李軍(化名)終於見到了自己苦尋多年的救命恩人,有機會說出埋藏在心底多年的那兩個字『謝謝』。
五年前,在山東煙臺打拼多年的李軍被診斷患上了白血病,醫生判定他的生命期限只有兩個月。生死關頭,經過中華骨髓庫配型,一個年輕女孩成功捐髓挽救了他的生命。五年來,李軍一直想知道女孩是誰,她現在過得怎麼樣?22日,經過中國造血乾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黑龍江管理中心的多方努力,上報國家同意,時隔五年,李軍終於在女孩的婚禮上,見到了恩人苗苗(化名)。據悉,這也是我省造血乾細胞捐獻供、患雙方的首次見面。24日,生活報記者采訪到了李軍和苗苗,還原了他們從『最熟悉的陌生人』到『一家人』的心路歷程。
七年前她獻血留下血樣成為造血乾細胞志願者
牡丹江女孩苗苗今年29歲,如今在上海從事金融工作。她從沒想過,七年前一個無意的善舉,竟然會和一個陌生人的命運產生交集。
2012年夏天,22歲的苗苗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牡丹江工作,因為家人平時都有無償獻血的習慣,一次無意間路過獻血車,苗苗很自然地走了上去。獻完血後,工作人員告訴她現在中華骨髓庫正在招募志願者,只需要填寫一張同意書,留下血樣,就可以成為造血乾細胞志願者,有機會挽救那些血液疾病患者的生命。苗苗說,當時她留下血樣後也沒太當回事,『工作人員說,非血緣關系骨髓配型的成功率很低,可能只有十萬分之一,即使留下了血樣,但可能一輩子都配不上。』
然而僅隔了一年,苗苗就接到中華骨髓庫的電話,告訴她與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是否願意捐獻?『當時接到電話,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對方是不是騙子?』苗苗笑著說,後來確認是真的,她纔真正重視起來。『我記得無償獻血有一句宣傳語說的特別好,「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有什麼能比挽救一條生命更重要的呢!』電話裡,苗苗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六年前他患上白血病不骨髓移植只能活倆月
時間倒回至六年前,當時34歲的李軍是一個身高1.77米,體重210斤的壯漢,15歲離開家鄉牡丹江,獨自去山東煙臺求學、工作,正當他努力為生活打拼時,一場大病不期而至。
『有一周的時間,我總感到胸口疼痛,特別是骨頭疼,去醫院驗血發現,我的血小板極低,正常人是100-300,我只有15。』2013年7月,李軍被確診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化療過程讓這個壯漢苦不堪言,惡心、嘔吐、疼痛……接踵而至,然而化療並沒有延緩疾病的進展,第一個療程結束後,醫生告訴他病情不容樂觀,『如果此時不治療,我的生命期限只有兩個月。』
2013年9月,李軍從山東轉到北京繼續治療。想要延續生命,只能進行骨髓移植。北京的醫生為李軍聯系了中華骨髓庫,沒想到不到兩個月,就找到了合適的配型。『我身邊不少患者有的兩三年都沒等到合適的配型,沒想到我這麼快就等到了!』這個好消息無疑給在黑暗中苦苦掙紮的李軍帶來了一線光明,讓他看到了生的希望。
配型成功她想捐髓救人家人都支持她
造血乾細胞從配型到捐獻有很多的程序要走,初期配型相合後,苗苗並沒有急於將這一消息告訴家人,『等高分辨配型通過後,我纔和家人說,家人其實並不反對,但更多的是擔心。最後,媽媽和我說,我們尊重你的意願。』
2014年1月,苗苗來到哈爾濱,住進醫院進行造血乾細胞采集。采集分兩天進行,第一天采集了5、6個小時,第二天又安排了一次。讓她感動的是,整個捐獻過程,苗苗當時的男友也是現在的愛人都全程陪同,『感謝他陪伴我一起做這件有意義的事。』
苗苗不知道自己要救的人到底是誰,只知道是一名中年男性。『我其實特想知道他後來移植成功了沒有,恢復得怎樣?』但這一切她都無從知曉,只能靠想象,對方完全健康了,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采集結束當天,苗苗捐獻的『生命種子』就被輸入到了李軍的體內。在移植艙度過了漫長的33天後,出艙的那一刻,李軍感到自己終於重生了!移植半年後,他的抗排斥藥物就停掉了。五年時間過去了,他已經被醫生宣布臨床治愈,生活和正常人無異,又能繼續從事自己熱愛的影視工作。而這一切,都要感謝當年那個無私捐獻造血乾細胞的女孩。
『五年來,我一直在通過各種途徑想找到這個女孩,但是都沒有結果。隨著年紀的增長,想見恩人的念頭愈加強烈。』不久前,當李軍接到中國造血乾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黑龍江管理中心付偉平主任的電話,問他是否願意為那個當年為他捐獻造血乾細胞的女孩錄制一個結婚的祝福視頻時,他感到自己全身的熱血都要沸騰了,『如果她願意,我想參加她的婚禮,親自當面送上祝福,說聲謝謝。』
婚禮現場首次相見『最熟悉的陌生人』變成一家人
回想起22日婚禮上見面的那一刻,苗苗和李軍二人不約而同地說,『就好像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家人。』過去,苗苗曾無數次想過李軍的樣子,『現實的他比我想象中年輕些,那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感覺,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這個世界上我又多了一個哥哥,沒有比這更好的新婚禮物了。』
而在李軍看來,過去他和小苗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原來是O型血,現在變成了A型血,我們血脈相連,真的是一家人了,苗苗就是我的妹妹。』在23日舉辦的『黑龍江省造血乾細胞捐獻首次供、患見面會』上,李軍和父母再次為苗苗送上鮮花,和她深情擁抱,兩家人約定以後要和親人一樣保持往來,沒事多走動。 『我們國家有260萬的造血乾細胞志願者,目前成功實施捐獻的只有8000多例。』小苗說,她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其實捐獻造血乾細胞並不復雜,也不可怕,希望大家能像獻血一樣身體力行,加入到捐獻造血乾細胞的事業中來,去挽救他人的生命。
釋疑
為何這場見面等待了五年?
據中國造血乾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黑龍江管理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按照國際慣例和中國造血乾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明文規定,非血緣造血乾細胞捐獻中的供患者雙方五年內不能見面。即使五年之後,他們想要見面,也必須在中國造血乾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國家管理中心即總庫的安排下,纔能謹慎地讓雙方接觸。這個不能隨意打破的原則,在相關法律上叫『互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