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以堅守詮釋初心 以擔當踐行使命——記鶴崗市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黨支部書記王偉華
2019-06-25 16:4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周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25日訊(記者 周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對於鶴崗市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黨支部書記王偉華來說,這個『初心和使命』就是始終牢記對黨的赤誠之心、對鄉親的公僕之心、對事業的擔當之心和對名利的平凡之心,他是這麼理解的,也是這樣堅守的,更是這樣傳承的。

  始終牢記對黨的赤誠之心

  王偉華92年入黨,先後任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村委會主任、村支部書記。在近30年的工作經歷中,他是領導眼中的『老黃牛』、同志們眼中的『拼命三郎』、群眾心中的『咱家人』,堅持做『潛艇』、不做『浮萍』,全力為老百姓乾實事,做好事,乾群眾最期盼的事。

  他將全村劃分成6個基礎網格體系,由村支部、網格片長和網格管理員,並在網格內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包片的『三定一包』責任制,為村民提供貼心服務。開展『幫一帶四』活動,即一名黨員幫助一個特困戶、帶二戶鄰居、帶二戶弱勢戶,宣傳扶貧政策,幫助貧困戶謀劃脫貧致富產業。通過激活黨員的『細胞』作用,充分調動了村裡老黨員、無職黨員、流動黨員、駐村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行公開承諾事項12項,開展為民服務100餘次,辦實事150餘件,完成了基層黨建由『粗放』向『精准』、由『被動』變『主動』的轉變。

  始終牢記對鄉親的公僕之心

  王偉華堅持把為鄉親服務作為第一要務,把實現脫貧致富當作自己的責任,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主動作為、真抓實乾,踐行著黨員乾部的光榮職責。

  在王偉華的建議下,永德村黨支部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扶貧模式,通過黨支部領辦了呂志寶、張元友等7個合作社,通過推進產業脫貧,鏈接73戶貧困戶實現每年增收1000元,村集體經濟也實現增收30萬元。他注重發揮『頭雁』隊伍的帶動作用,通過群眾推、組織選,共有5名村級能人,2名後備乾部進入了鄉裡的優秀人纔庫,並選派了1名村級人纔到鄉裡掛職鍛煉,不斷提高本領、增長纔乾,為持續脫貧和鄉村振興提供人纔保障。針對部分貧困群眾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他提出了『愛心積分卡』制度,引導貧困家庭通過自主勞動來賺取積分,憑積分兌換卡到『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非貧群眾的攀比心理也消除了,村民的『滿意度』大幅提高。

  始終牢記對事業的擔當之心

  『我當一天村支部書記,就讓老百姓說共產黨好,就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王偉華秉承著『做事不做秀』、『交卷不交差』,對黨、對百姓、對事業負責的心態,確保每一件事都做出實績、收到實效。

  從84年開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永德村現有林地面積1800畝,價值3000多萬元,是全縣村級最大的『綠色銀行』。近幾年,曾經有人多次找到他,商量林地『見縫插針』開墾的事,也有貧困戶和村民提出要分錢,但都被他拒絕了。『掙錢的事是好事,但幾代人汗珠子攢起來的家底,不能到我這就給斷送了』。現有林業資源每年增值達到100萬元,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奠定堅實的基礎,不僅守住了幾代人的初心與使命,更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

  始終牢記對名利的平凡之心

  人要有所成就,就要有點精神。王偉華的骨子裡,就有那麼一種永不服輸的斗爭精神,敢於刀刃向內、敢於接受挑戰、敢於啃硬骨頭。

  王偉華的岳母患有腦梗、腦出血,醫療費用很大,基本符合貧困戶標准,但他考慮到村民攀比心理造成的連鎖反應,經過他的一再勸說,愛人和老人都同意不參加評選。在他的示范帶動下,村『兩委』堅決摒棄『老好人』、搞平衡的思想,樹立規矩意識、責任意識,堅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錯。不論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都對他和村『兩委』心服口服、豎大拇指。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愛國情奮斗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