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4日訊 你沒看錯,從年初兩會提出今年開啟2萬億的大減稅開始,一場民心所向的減稅降費行動已經展開。
近幾年,整個中國掀起了一場有關市場主體稅負的大討論。直至今日,輿論雖漸趨平息,但在我國經濟新常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昇級的大背景之下,企業的生存環境事關產業結構調整和全社會的就業,仍是一個必須直視和解決的大問題。
如今大規模的減稅降費開始陸續落地,中國經濟將有望從出口、勞動力、城鎮化驅動,轉向『內需消費、技術創新』驅動。
4月1日減增值稅,5月1日降社保費率,並對所有的中小微企業實行普惠性減稅,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這是一項刀刃向內、壯士斷腕的改革。政府動用存量利益,從自己身上割肉,哺育市場上億萬振翅待飛的雛鷹和雄鷹,是為全國超1億的市場主體送上的一份厚禮。
『雙創』是經濟轉型最大的新動能,是中國版供給經濟學的成功實踐。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對衝經濟下行產生的就業風險,通過創新實現提質增效,推動產業昇級和創新驅動。
如何進一步優化大慶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突破創新創業瓶頸制約,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大慶近幾年一直在努力探索和推進的重點工作,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大慶33條』等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改革舉措相繼落地實施,為大慶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激情創業的乾事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大慶是一座有著良好創業基因和濃厚創業氛圍的城市。推進『雙創』以來,這個城市的創新創業活力在持續不斷地激發,每一天都展現新氣象。
2018年,大慶市新增市場主體41114戶,目前已累計202805戶。
這意味著,如今在大慶,平均每十四人中就有一個老板。這也意味著,每十四個大慶人,就有一個人與稅收優惠政策有關。恰如一位企業老板所說,這屬於普降的『紅包雨』,雨點子很密集,能『砸』到很多人。
新版指引歸集了截至2019年6月我國針對創新創業主要環節和關鍵領域陸續推出的89項稅收優惠政策措施,覆蓋企業從初創到發展的整個生命周期。
科學的財稅體制是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利潤是企業追求的最重要指標。因此,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
稅費作為企業的經營成本之一,對企業的盈利有重要影響,財稅健康則是決定企業生存的絕對因素。
長期以來,大慶人盡管不乏創業激情,但商業基因和財稅健康意識卻有待提高。
從南方考察回來的企業家朋友不止一次感嘆,南方無論多大的企業,都非常重視財稅健康,一方面科學管理,規避因財稅導致的法律風險,一方面主動依法納稅,因為只有依法納稅,纔能享受相應的稅收政策紅利。
而大慶的老板很多卻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很少通過科學的財稅規劃和管理,依法納稅、合理避稅,或享受稅收紅利。
但隨著稅收監管體系信息化的不斷優化和完善,市場主體必須要轉變思想,提昇依法納稅的意識,同時也要主動掌握合理避稅並爭取稅收紅利的方法。
這是最好的時代,創新創業正迎來更優的發展環境和更好的發展機遇。你是否已經做好准備,呈現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