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企業,泛指剛剛創立,且沒有足夠資金以及資源的各類企業。這類企業往往都有資金短缺、人纔匱乏、業務開拓吃力等問題。此外,對稅收及各項政策關注和理解不足,也制約其更好地享受政策。
市稅務局工作人員表示,為了讓初創企業知悉自身能夠享受的稅收政策,實現應享盡享,日前,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稅收優惠政策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特別針對初創期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歸類整理,共有四大類45條,在整個指引中所佔內容最多,比例最大。
針對企業初創期,除了普惠式的稅收優惠外,重點行業的小微企業購置固定資產,特殊群體創業或者吸納特殊群體就業還能享受特殊的稅收優惠。同時,國家還對扶持企業成長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平臺、創投企業、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等給予稅收優惠,幫助企業聚集資金。

大學生演繹『創新智造』。大慶日報記者孫娜攝
小型微利企業
可享3項稅收優惠
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未超限額免征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資源稅等『六稅兩費』。
在此次發布的《指引》中,第一部分就是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包括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未超限額免征增值稅、小型微利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資源稅等『六稅兩費』3項內容。對於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以1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季度銷售額30萬元以下)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針對企業所得稅方面,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市稅務局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年初開始實行的小型微利企業擴圍新政,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所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大幅降低。他舉了個例子:一個年應納稅所得額為300萬元的企業,此前不在小型微利企業范圍之內,需要按25%的法定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75萬元(300×25%=75萬元),按照新出臺的優惠政策,如果其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符合條件,其僅需繳納企業所得稅25萬元(100×25%×20%+200×50%× 20%=25萬元),所得稅負擔大幅減輕。
此外,針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資源稅等『六稅兩費』的政策也已從今年1月開始實施,全市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征50%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市稅務局工作人員表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大部分是小微企業,6項地方稅和兩個附加減征政策的受益主體主要是小微企業。據了解,此項政策將覆蓋全市登記納稅人的80%以上,這成為全市近年來減稅降費市場主體受益面最廣的一次。 『這些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性減稅新政的突出特點是適用條件更寬了、優惠稅種更多了、優惠力度更大了、操作更簡便了,有利於降低創業創新成本,增強小微企業發展動力,促進擴大就業。』該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向納稅人講解發票代開自助終端的使用方法。本照片由市稅務局提供
9項稅收優惠面向創業就業平臺
創業就業平臺稅收優惠: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向在孵對象提供孵化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免征房產稅;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向在孵對象提供孵化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免征房產稅;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向在孵對象提供孵化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免征房產稅;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
近年來,國家通過對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業就業平臺減免稅收,支持『雙創』發展。在《指引》中,發布了9項面向創業就業平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其中,有3項針對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有3項針對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還有3項針對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記者從我市科技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市『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基本形成,實現了市縣區的全覆蓋。其中,有孵化器27家,國家級認定的3家,省級備案的14家;眾創空間13家,完成國家級備案的4家,省級備案的6家。孵化面積達157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到2165家,從業人員16031人。
如今,我市創新孵化體系發展迅速,針對創業就業平臺的稅收政策來得更是及時。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省級大學科技園以及國家備案眾創空間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向在孵對象提供孵化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這裡所說的孵化服務是指為在孵對象提供的經紀代理、經營租賃、研發和技術、信息技術、鑒證諮詢服務。
15項稅收優惠幫助企業聚集資金
對提供資金、非貨幣性資產投資助力的創投企業、金融機構等給予稅收優惠:創投企業投資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公司制創投企業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伙人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天使投資人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所得稅減計收入;小額貸款公司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
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融資約束是阻礙一個企業擴大生產經營、增加投資和收益的主要障礙。對於初創企業來說,來自創投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非常重要。此次發行的《指引》中,對扶持企業成長的創投企業和金融機構,以及天使投資人、小額貸款公司等給予了15項稅收優惠,幫助企業聚集資金。
具體政策包括,創投企業投資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伙人投資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公司制創投企業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伙人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個人合伙人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天使投資人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按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確認的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所得分期繳納企業所得稅;以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確認的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所得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所得稅減計收入;小額貸款公司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小額貸款公司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所得稅減計收入;金融機構向農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向農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提供融資擔保及再擔保服務收入免征增值稅;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賬簿印花稅減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我國對創投企業和天使投資人投資的初創科技型企業的條件也進行了調整。
政策調整前,初創科技型企業的主要條件包括從業人數不超過200人、資產總額和年銷售收入均不超過3000萬元等。調整後,將享受創業投資稅收優惠的被投資對象范圍,進一步擴展到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和年銷售收入均不超過5000萬元的初創科技型企業,與調整後的企業所得稅小型微利企業相關標准保持一致,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創投企業和天使投資人享受投資抵扣優惠的投資對象范圍。
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可享多項稅收優惠
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重點群體創業稅收扣減;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稅收扣減;退役士兵創業稅收扣減;隨軍家屬創業免征增值稅;隨軍家屬創業免征個人所得稅;軍隊轉業乾部創業免征增值稅;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乾部免征個人所得稅;殘疾人創業免征增值稅;特殊教育學校舉辦的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增值稅即征即退;殘疾人就業減征個人所得稅……
企業初創期,除了普惠式的稅收優惠,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特殊群體創業或者吸納特殊群體就業(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退役士兵、軍轉乾部、隨軍家屬、殘疾人、回國服務的在外留學人員、長期來華定居專家等)還能享受特殊的稅收優惠。
《指引》中,對重點群體創業稅收扣減的享受主體進行了明確,包括:納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半年以上的人員;零就業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勞動年齡內的登記失業人員;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
重點群體從事個體經營的,自辦理個體工商登記當月起,在3年(36個月,下同)內我省按每戶每年144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個人所得稅。
對於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的企業,招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以及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且持《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企業吸納稅收政策』)的人員,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定額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
退役士兵創業可享受和重點群體創業同樣的稅收優惠,吸納退役士兵創業的企業也可同樣享受稅收扣減。
此外,還明確了其他特殊群體的稅收優惠政策,如,隨軍家屬創業免征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安置隨軍家屬就業的企業免征增值稅;軍隊轉業乾部創業免征增值稅;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乾部免征個人所得稅;安置軍隊轉業乾部就業的企業免征增值稅;殘疾人創業免征增值稅;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增值稅即征即退;特殊教育學校舉辦的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增值稅即征即退;殘疾人就業減征個人所得稅;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企業殘疾人工資加計扣除;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長期來華定居專家進口自用小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回國服務的在外留學人員購買自用國產小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