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0日訊(錢璽勇 記者 遲亦達)10日,上海首屆延壽名特優農產品推介會在滬舉行,哈爾濱市延壽縣12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參展推介,50餘種打著延壽標簽的農產品驚艷亮相,吸引了山東魯花、嘉興榮佳、江蘇華糧及滬上30餘家名企前來洽談交易,展示了延壽縣寒地黑土上的優質成果,匯聚合作發展商機,並為延壽縣決戰脫貧摘帽注入動力。

『雙地標』米飯香飄上海 延壽大米成絕對主角
提到延壽的縣域主打產品,延壽大米當仁不讓。本次推介會也成了延壽米企的大聚會,延壽覆膜米、鴨稻米、富硒米,各類品牌、各種檔次的延壽大米也讓上海的市民和商家看花了眼。
『品牌雖然不同,但是核心都寫著延壽。』延壽縣商務辦主任許學志告訴記者,延壽縣把稻米產業作為帶動脫貧的最有力產業來抓,全方位打造『延壽大米』品牌,實現了『種的好向賣得好』的轉變。
據介紹,延壽縣地處北緯45度黃金水稻種植帶,水稻種植有百年歷史,已成為省內超百萬畝水稻大縣之一。目前,稻米生產加工企業發展到65家,合作社發展到194個,有機產品認證12個、綠色產品認證37個。
延壽大米先後獲批原國家質監總局和農業部『雙』地理標志,在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上,獲評『中國大米十大品牌』之一。延壽還曾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優質香米之鄉』稱號,並躋身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題詞盛贊:『延壽大米,延年益壽』、『生態延壽,品質稻米』。
不但產出好大米、還在引領新技術。來到上海參加推介會,延壽覆膜米的創始人姚宏亮感觸頗深,幾年前他就帶著他的覆膜米技術來到上海,俘獲了很多上海米企與合作社的芳心,那也是延壽縣第一次向省外轉讓農業專利技術。『那時候代表的是自己,這次作為延壽大米縣域品牌的一支來到上海,更要把延壽的好大米端上上海,乃至全國百姓的餐桌。』姚宏亮信心滿滿。
兩地搭建商貿橋梁 簽約合作共謀發展

作為農產品大縣,本次展會除了延壽大米之外,自然是薈萃了縣域農產品精華,12家優質農業企業、攜50多種特色農產品前來參展。
展會現場,各企業和合作社都使出渾身解數,為自家的農產品『吆喝』。這在展臺設計上就可見一斑。聲、光、電、網絡等現代展示手段的運用,讓推介會的每個產品展示都與眾不同。特別是延壽大米、延壽香米、有機大米、鴨稻米以及延壽冷面、自熱米飯、蔬菜面、香其醬、稻米油等縣域特產,也吸引了不少客商駐足觀看和拍照。展會開幕後,展館人流不斷,參觀者紛紛品嘗購買,洽談產銷合作。
據了解,今年3月,首批30多噸帶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豐源牌延壽大米,成功入駐上海麥德龍超市總部。如今,人們在麥德龍旗下的全國95家連鎖超市都能看到延壽大米的身影。『品牌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銷量、更大的市場。今後會把上海作為主戰場,讓原生態的延壽大米走進「千家萬滬」!』延壽縣雙豐米業總經理李顯峰在展會上表示。
本次推介會,延壽的部分米企在現場還收獲了不少訂單。其中延壽縣仁傑米業與浙江海寧市谷德貿易簽訂了8000噸、交易額達4000餘萬元的一次性大米購銷合同。據統計,展會當日共達成合作意向7個,簽約延壽大米購銷合同21600噸,總協議金額達1.68億元。
據悉,此次推介會結束後,延壽縣部分米企還將赴浙江臺州舉辦『情系延壽,香動臺州』推廣活動,以路演的形式向浙江市民展示來自中國優質香米之鄉延壽的品牌大米獨有的味道。
對內創新產業扶貧 對外借力脫貧摘帽
為了更好地推介延壽的農產品,促進帶動延壽脫貧,延壽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洪岐在本次推介會上,親自登臺當起了『推銷員』。在向上海市民和企業商戶推介起延壽的農產品時,脫貧攻堅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在張洪岐眼裡,這次推介會不僅是延壽現代農業水平的全面展示,也是延壽脫貧攻堅成果的一次匯報。
據了解,延壽縣共有貧困村46個,貧困戶8978戶、貧困人口17128人。近年來,該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2016年全面發起脫貧攻堅戰,制定了2018年『夯實基礎、補齊短板』,2019年『鞏固提高、全面摘帽』,2020年『滿懷信心、迎接國檢』的三年行動計劃。圍繞綠色食品、亞麻紡織、醫藥制造、康養旅游四大主導產業,累計投入資金3.9億元推進扶貧開發,構建成『大產業支橕有力、小項目星羅棋布』的產業扶貧格局。到2018年,實現35個貧困村精准出列,6648戶13406名貧困群眾滿意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1.94%。
而在帶動扶貧方面,延壽縣以產業項目為抓手,堅持依托龍頭企業、資源特色、市場需求和村戶特點定產業,確保項目准、能增收、可持續。主要發展:食用菌產業,建成食用菌標准化示范小區16個、大棚350棟,推進水稻育苗大棚綜合利用277棟。光伏產業,建成村級光伏電站40個,年發電量達到5.31兆瓦。肉雞產業,建成7個標准化肉雞養殖小區,年出欄肉雞達到350萬只。電商產業,全縣電商企業發展到26家、網店1200家,村級服務站發展到84個,其中貧困村36個。特色種養產業,發展了沙棘、鴨稻米、巴馬香豬、小雜糧、水磨食品、笨榨油等一批『種養加』特色產業,產業輻射帶動實現多點發力。庭院經濟,搭建訂單農業平臺,鼓勵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後種植蔬菜,飼養本地雞、鴨、鵝、豬、牛等,有效增強貧困戶脫貧增收的內生動力。
『這些產業項目,大部分都以農產品的形式,在今天的推介會上亮相,我們就是想通過這樣的活動,在國際大都市上海和延壽之間搭建起橋梁,把產業做大做強,讓延壽農戶的腰包更鼓、更滿。』張洪岐表示,未來延壽還要走出龍江,辦更多推介會、展銷會,讓脫貧摘帽的動力越來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