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159個小區建設標准垃圾分類點 惠及8.6萬戶居民
2019-07-11 11:05:33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11日訊(記者 劉嘉) 11日,記者從牡丹江市環衛處獲悉,今年牡丹江市投資416萬元,在159個小區建設標准垃圾分類收集點約1040個,惠及8.6萬戶城區居民,為生活垃圾前端分類投放提供良好的設施基礎。

牡丹江市部分小區垃圾分類宣傳圖板。圖片均由牡丹江市環衛處提供

  今年初,牡丹江市政府出臺了《牡丹江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確定了生活垃圾分類法,即:公共區域實行『兩分法』(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居民小區實行『三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公共機構實行『四分法』(餐廚廢棄物、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牡丹江市一中教學樓內垃圾分類桶。

  目前,牡丹江市已初步建立了餐廚廢棄物獨立處置體系,已有300餘家餐飲單位和單位食堂的餐廚廢棄物率先實現集中清運、無害化處理,自6月1日《牡丹江市餐廚廢棄物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後全面推行;市區內的醫療機構,實現了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分類收運、分類處置;市區主次乾道和公園,投放了分類收集箱3100多個;部分新建居民小區設置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為規范開展分類奠定了基礎;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鋪開。

牡丹江市醫療垃圾處理設備。

  據介紹,牡丹江市從規范首批34個居民小區分類試點入手,推進強制分類試點工作,年底前覆蓋率達到30%以上;推動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不斷提高分類質量,年底前實現全覆蓋;推進醫療機構和中小學校、大專院校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年底前實現醫療衛生和教育機構全覆蓋;將建立有害垃圾運輸、存放、處置鏈條,嚴格執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合理布設有害垃圾暫存點,委托有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理企業統一運輸和處理,嚴禁將有害垃圾在運輸、處置環節混入其他垃圾內;建立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網絡和可回收物的管理運營模式,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兩網融合』,探索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入戶直接回收和『互聯網+資源回收』新模式,加強對低價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企業的政策扶持,確保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無縫銜接。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