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3日訊 永德村位於綏濱縣北崗鄉東北角。人多,地多,600多戶人家,3萬多畝耕地,堪稱綏濱縣第一大村。但過去的永德徒有其『大』,產業沒發展,村民生活沒起色,是貧困縣裡的貧困村。

現在不一樣了。永德村脫貧摘帽,大踏步地向著富裕村的行列邁進,成為全縣的典型。村民說,永德人日子過好了,是因為選對了帶頭人,要感謝村黨支部書記『小華子』。
『小華子』是誰?永德村黨支部書記王偉華。
端端正正做事,全村新增地源8000多畝
2014年,永德村迎來了第四任村支部書記,在村黨支部換屆選舉中,土生土長的『小華子』、42歲的王偉華以全票當選村支部書記。
『永德村在全鄉13個村中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各項工作都掛不上號。』作為北崗鄉黨委書記,孫增寬『對永德不放心』。
2016年脫貧攻堅行動開始後,一次,孫增寬到永德村了解貧困戶的情況。『看明細,全村有73個貧困戶,132個貧困人口。我當時納悶,永德是全縣最大的村,660戶,1841多人,貧困人口數不對勁吧?孫增寬查看評選貧困戶的原始記錄,發現了問題:原本在冊的李鳳梅、汪淑清、王蓮英等三人均未列入貧困戶名單。『我問小華子咋回事兒,他不答。』
這時,駐村第一書記姜忠君連忙解釋,說這三個人都是村乾部的家屬,按條件都夠,主動退出了。『夠條件的不選也算弄虛作假。』話是這麼說,此事改變了孫增寬對永德村黨支部的老印象。
記者在永德村采訪時,提起這件事,村黨支部副書記劉德纔、村委會會計姜運成說,當時小華子表態他岳母李鳳梅退出。『書記家都退了,我們倆也不好意思不退啊,都是村乾部,得有這個覺悟。』
王偉華說,『當村乾部,你就要行的端、做的正,好事不能只顧著自己,村乾部是通過做事給老百姓看,一點一點把威信樹立起來的。』
在農村,通過拱地頭、磨牛地逐漸擴大自家耕地面積很普遍。去年開始全省對新增地源進行『清化收』整頓,壯大村集體經濟。經過普查,全村新增地源有8303畝,少的一畝兩畝,多得二三十畝。佔全村耕地的四分之一。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因為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最易起糾紛。對於這項工作,王偉華要求村支部、村委會乾部和黨員帶頭,積極主動退出多餘耕地。王偉華帶頭先把自己多出的兩畝多地補交了391.5元,看書記交了,其他村乾部和黨員紛紛補交。村民看到村乾部動真格的,也都紛紛補交。新增的8303畝地,補交124萬元。
這件事王偉華感觸頗深,要想治理好一個村子,必須先管好自己和身邊的人。『自己乾淨,老百姓纔能信服,乾事纔有底氣。』
『小華子當村裡的一把手,胳膊肘往外拐,好事兒輪不到親戚頭上!』表哥柳運成笑著對記者說,『別說我是他親戚,他都趕不上朋友。』
老百姓的事,都是天大的事
2016年,永德村黨支部在黨建創建中,要求每一名黨員都要用一句話的形式向村民公開承諾,王偉華的承諾是:『只要我當一天村支部書記,就要讓老百姓說共產黨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37名黨員紛紛效仿王偉華,承諾的話都是掏心窩子的大實話,老百姓樂意聽。
永德村有這樣一戶肖姓人家。過去,肖家外債累累,老伴患病、兒子患病,日子過不下去。
永德村黨支部書記王偉華成了這個家的常客,『我家的情況受到各級領導關注要感謝小華子,這個家沒有他,就散了。』
肖家的變故與破敗皆受累於老肖的大兒子一家,因長孫患嚴重心髒病,不幸去世,留下了90多萬元的外債。不堪重負的大兒子,外出躲債一去不返。
為了省下錢給大哥還債,老三肖顯偉和妻子鄭金亭結婚時啥都沒置辦,只花300塊錢照了一套婚紗照。婚後,兩人去海南打工替大哥還債。由於還債心切,肖顯偉誤入傳銷騙局,被騙10多萬元,致精神崩潰,患上嚴重精神病。每天藥費就需要100元。雪上加霜,為了給三兒子看病,肖家又欠下6萬多元外債。
『這個家不完了嘛!』得知消息後,王偉華到肖家了解情況後嚇了一跳:肖家外債高達93.34萬元。年收入不足3萬元的肖家,拿啥還近百萬的欠債!
王偉華和村兩委人員商量如何幫老肖家還債、解套、走出困境。通過給肖顯偉一家申請救濟、承包耕地、以工抵債等方式,累計起來每年有6萬元的收入。
肖家人勤快,善良,忠厚的品格打動了很多人,大家紛紛伸出援手。經過三年的努力,肖家已經還了20多萬元外債。
肖家一家人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一家人有使不完的勁。
『沒有小華子,沒有各級領導的關心,我這個家早就散了,感謝村支部、感謝共產黨。』說起這段經歷,老肖幾度哽咽。
記者在永德村采訪,走了一家又一家,每到一處,大家都對村黨支部、對小華子贊不絕口。為貧困戶王明來家蓋房子;扶持黨員貧困戶孫義養鵝;請省裡的醫生來給患胃癌的關鳳賢手術……
『自己的事再大都是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大事!』王偉華說,『我只是做了一個黨員乾部分內的事情,把黨的政策宣傳到位、執行到位,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黨的溫暖。』
有德有孝,村子纔能和諧,日子纔能過好
在永德村黨支部辦公室,走廊裡兩行大字非常顯眼:『永遠跟黨走,德孝行天下』,字裡行間藏著村名『永德』,這十個大字是村支部書記王偉華倡議立下的村訓。
『家有家風,村有村訓,有德有孝纔是一個人做人立世之本,一個村子也一樣。』王偉華說話語言朴實,不講大道理,不唱高調,跟老百姓講話永遠都是家常嗑,通俗話,『家庭有德有孝,這個人家一定尊老愛幼、妻賢子孝;一個村子講究德和孝,這個村子一定鄰裡和諧,安居樂業。』
這幾年,永德村老百姓日子一年比一年過得好了,村集體也有了些積累,王偉華合計著在村子裡樹德倡孝。
王偉華說,簡單說教意義不大,『我的招數是用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慢慢滲透、感化、激勵,讓德孝成為村民自覺意識和行為准則。
在廣場文化牆上,他用大伙兒喜聞樂見的漫畫形式宣傳移風易俗:『鄰裡好,賽金寶』;『提倡喜事簡辦,反對鋪張浪費』;『提倡尊老孝老,反對厚葬薄養』等等。樹村民身邊的典型,用典型感染人,用行動激勵人。
村黨支部把肖顯偉的妻子鄭金亭善待丈夫、孝敬公婆的事跡整理出來,把她評為『孝善老人示范戶』,並把大照片貼在村委會顯眼處,以身示范,影響他人。鄭金亭在被評為『孝善老人示范戶』後,村裡又把她推薦到鄉裡、縣裡,在綏濱縣開展的『三好』評選活動中,她被評為『感動綏濱好媳婦』榮譽稱號,其家庭被授予『綏濱縣最美家庭』榮譽稱號。半個月前被省裡評為『最美家庭』榮譽稱號。鄭金亭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當地一家企業為其捐款10萬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鄭金亭的事跡感染、激勵全村人,村民們對照榜樣找差距,默默用行動改變、提高自己。永德村的文明風尚、精神面貌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轉變。
『正面的典型可以積極弘揚,反面的典型可不能打擊,需要轉換思路,講究策略,一樣能收到好的效果。』王偉華工作講方法、有智慧。
現在,永德村的『示范戶』繼續擴大,已經從孝善示范戶,擴大為環境衛生示范戶、十星文明戶,2018年,評比出孝善老人示范戶2戶、環境衛生示范戶5戶、十星文明戶達到40戶。
永德村樹德倡孝的氛圍漸漸形成。
為了改變農村人抽煙、喝酒、打麻將的不良生活習慣,王偉華決定從跳廣場舞入手,農閑時讓村民都動起來,而不是窩在家裡打麻將、喝小酒。
村裡沒人會跳廣場舞,王偉華召集五六個婦女到城裡學,回來教大伙練。
半個月工夫,5名婦女學成歸來,開始在村裡教大伙跳廣場舞,慢慢的練舞的人越聚越多。每天下午,村裡的大喇叭舞曲一響,村民們就陸續趕到村小廣場,扭一扭,跳一跳,或者來廣場看看熱鬧,逐漸成了習慣,跳舞的隊伍逐漸壯大。
廣場舞激活了永德村民的文藝細胞,大伙都想展示一下纔藝、『露兩手』,沈寂的村小廣場漸漸地熱鬧起來。村民們翻箱倒櫃拿出塵封了的笛子、嗩吶、二胡,籃球、乒乓球,匯聚到小廣場。夏日的小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村裡又投資擴建了健身廣場,增設了健身器材。陸續成立了秧歌隊、廣場舞健身隊、群眾紅歌會、籃球隊等群眾性文體活動組織。一到晚上,分好幾伙人在小廣場上活動,好不熱鬧。
2016年在全省快樂舞步大賽上永德村廣場舞隊還獲得了農村組佳木斯、鶴崗賽區第一名。
現在,村裡打牌喝酒的少了,健身鍛煉的多了,村風民俗也更加淳朴和諧了,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老永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柴草垛亂堆亂放,畜禽滿街亂跑,污水橫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永德』——寬敞的水泥路,整齊的圍欄、邊溝,農家院落錯落有致,路旁綠樹掩映,樹下淡淡花香。永德村實現了由『髒亂差』向『潔淨美』的根本性轉變。
守住家底,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乾不好,對不起老支書。』這句話也常掛在王偉華嘴邊。
今年71歲的老支書呂顯貴當了多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一身正氣,現在身患癌癥還在為村裡做事。
『小華子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他講德重孝,人品好,心術正,對永德老百姓有感情,工作有能力,乾正事,講方法。』這是永德村老支部書記呂顯貴對大華子的評價,他說『這小子是塊乾事的料,我退了也放心。』
小華子是老支書呂顯貴培養起來的,他1990年高中畢業回村當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村委會主任,一步步成長起來。2014年村黨支部換屆,王偉華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換屆又全票當選。北崗鄉黨委書記孫增寬說,傳、幫、帶是這個村黨支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表現。
剛剛脫貧的永德村並沒達到全民富裕的程度,但是,永德的家底是殷實的。早在1964年,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開始植樹造林,目前1800畝的林木已經長大成纔,成為全縣面積最大的村集體林。55年,村黨支部幾任老書記一棒接一棒,將這筆巨大財富傳承下來,交給永德村的後生。
經縣林業局測算,永德村這片林子至少值3000萬元,而且以每年100萬元的速度增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有了這片林子,王偉華心裡有底,村民們心裡也踏實,這就是永德村的『金山銀山』。
村委會主任王曉峰告訴記者,近幾年,不少人找到村裡,商量林地『見縫插針』開墾的事,也有村民提出要伐樹分錢,但都被王偉華拒絕了,『過去村裡窮,老支書都沒賣林子,現在村裡條件好了,更不能賣了。幾代人汗珠子攢起來的家底,在我這不能賣,把他留給後人』。
『這就是我的初心與使命。』王偉華說,守住這片林子就是守住了『金山銀山』,村支部就有了帶領村民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致富底氣和信心。
除了這座『金山銀山』,永德還有一個『印鈔機』,光伏發電,這是王偉華帶領的村黨支部留給永德村後人的另一筆財富。
2017年12月,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扶持下,永德村投資210萬元將村裡廢棄的大沙坑利用起來,建起的太陽能光伏電站。『靠吸收太陽能,一天能產90多度電,按一度電7角錢計算,一天能出600多塊錢。投用一年半多已經掙了44萬元了,在國家電網存著呢。』王偉華說,這筆錢誰也不能動,留給貧困戶。
記者看到,這片廢棄的大沙坑大部分已經被黑色的太陽能板覆蓋,還利用剩餘沙坑蓄水形成的水面,為貧困戶托管了2000多條鯉魚、150多只大鵝、600多只小笨雞。
王偉華說,利用這塊廢棄的沙坑搞的所有項目都是扶貧產業,由村裡的老書記呂顯貴親自負責看管,到中秋節,這些魚雞鵝就可以賣了,賣的錢村裡貧困戶參與分紅。
在王偉華的帶領下,永德村黨支部建立了『支部+合作社+貧困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扶貧模式,通過黨支部領辦了呂志寶、張元友等7個合作社,通過推進產業脫貧,鏈接73戶貧困戶實現每年增收1000元,村集體經濟也實現增收30萬元。
永德村還發揮地多人多優勢,建設了5萬畝水稻智能催芽車間,由6個水稻種植合作社經營,並在全村推廣『羊鴨稻』共生有機種植模式,實現羊糞養田,稻田養鴨,鴨子吃草良性循環。目前全村已經發展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面積2.3萬畝。
村裡還扶持了5戶農戶創辦了永德村宏旺肉羊養殖合作社;扶持村內農戶開辦了『腳踏實地』網店,永德村的大米被賣到北京、杭州等各大城市。
2018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貧困戶人均收入達到1.2萬元,實現了脫貧摘帽。
幾年折騰,嚴重的糖尿病和繁重的工作已經使王偉華感覺到『累了』,有時走著走著就暈倒了。剛剛48歲的小華子頭發脫落的厲害,為了『保持形象』,用帽子掩蓋一下。
王偉華要乾的事還很多,村裡73戶貧困戶132個貧困人口,已經有69戶119人脫貧,雖然整體算是脫貧摘帽,但現在還有因病致貧因殘致貧6戶13人未脫貧,王偉華感覺肩上的擔子不輕;村民種了6000畝大豆,效益一直不好,他要籌建一個榨油廠,把老百姓的大豆消化了;他要在任內快速增加集體積累,爭取實現老人免費養老、孩子免費上學、村民免費醫保。
說起這些年村裡、家裡發生的事,王偉華感慨萬千。
『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工作乾得順,除了老書記和村民的信任,還多虧家裡有個賢內助,家務事她一人全包,還常常到村裡義務幫忙,我覺得有些愧對媳婦。』
『他忙村裡的事,我忙家裡的事,從不拖他後退。』媳婦李淑連說話笑呵呵的。
李淑連性格溫和,從來不爭不搶,但2017年卻給王偉華出了一道難題。『有一天她跟我說她想入黨,我當時反應這怎麼可能,我是村黨支部書記,怎麼可能發展你?讓老百姓怎麼看?』
妻子不樂意了,『哪規定的村支部書記的媳婦不能入黨?』北崗鄉鄉黨委書記孫增寬給李淑連橕了腰:『這是好事啊!應該鼓勵纔對。夠條件就發展!』
去年7月24日,小華子的媳婦李淑連被批准成為中共預備黨員。
李淑連說,『我要和小華子一起努力,為永德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獻計出力,有一分熱發一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