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戰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階段,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已勝利在望。但是,2020年後還會有大量相對貧困人口存在,如何實現穩定脫貧、對後續產業項目的交接、運營、利益機制設計等問題應有長遠的考慮。目前,我省產業扶貧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如何提高現期運行效果以及實現2020年以後的持續發展。分析產業扶貧存在的問題,探尋適合黑龍江省產業扶貧持續有效發展的路徑、構建相應的政策體系是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
產業扶貧存在的問題
合作社或企業與貧困戶並沒有結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產業扶貧項目同質性強、產業鏈條短,科技含量低
(一)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扶貧產業主體(政府部門、企業和合作社等)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是產業扶貧的核心,它關系到貧困戶是否能夠真正享受到產業扶貧的收益。政府通過財政貼息、優惠貸款等方式誘導合作社或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但是合作社或企業與貧困戶並沒有結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依托的資源是財政資金或者小額扶貧資金,能夠享受到的收益主要是這些資金所帶來的短期的、固定的現金分紅,和企業、合作社的效益無關。貧困戶很少在企業工作,並沒有實際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也不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生產技術水平沒有提高。這種利益聯結方式雖然短期內保證了貧困戶的收益,但是由於產業扶貧項目是有實施期限的,期限到了之後貧困戶的利益很難再得到保障。而且貧困戶在這種機制下參與度很低,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能沒有提高,項目結束後很難實現自主脫貧。另外,現有的產業扶貧項目大多是以扶貧項目會贏利為假設前提的,產業扶貧項目最終要受到市場的考驗,如果產業項目虧損,貧困戶的脫貧成果就沒有保障。
(二)產業扶貧項目同質性強。產業扶貧項目缺乏規劃和特色,而且主要是在傳統農業產業;產業鏈條短,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大,產業層次較低,競爭力不足、經營風險大。黑龍江省的產業扶貧項目目前主要集中在種植業、養殖業、特色經濟作物、農產品加工業等,由於農產品的收入彈性和需求彈性較少,農產品同質性強,很難避開市場風險。在傳統產業競爭激烈的同時,扶貧產業中新興業態如光伏、電商、旅游尚處在起步階段。鄉村旅游產品特色不突出、質量不高,吸引力差,帶動貧困戶人數較少。
完善產業扶貧的對策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合理規劃扶貧項目、通過產業集群實現擴散效應、加強制度體系建設
(一)建立貧困戶穩定增收和促進參與相結合的利益聯結機制
利益聯結機制最主要的是各扶貧主體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機制。利益機制設計方面要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方面確保貧困戶持續而穩定地增收、實現脫貧。實現方式多樣化,可以構建參股合作型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戶可以資源入股(土地、資金、勞動力、技術);流轉傭工型利益聯結機制,例如土地流轉、企業安排就業以及要素供給型利益聯結機制,例如技能培訓、公益崗位安置以及小額信貸、訂單農業等。另一方面還要增強農戶的『造血能力』和促進參與。政府財政投入資金形成的資產例如光伏、水利設施、農機具等固定資產可以以股份形式量化到貧困戶,鼓勵貧困戶以自有資源(土地、技術)入股結成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實體,探索『資金變資產、資源變股金、貧困戶變股東』的三變模式,使貧困戶與合作社或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合體,提高貧困戶的參與度。也可以考慮將各種產業扶貧項目組合打包使用。
(二)合理選擇產業扶貧項目,優化現有產業體系
產業選擇是產業扶貧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扶貧產業的選擇要考慮到環境承載、資源、產業基礎、市場容量、人力資源、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扶貧產業也要考慮到貧困戶的參與,因此應當選擇既具有市場前景,又容易掌握技能的產業,比如食用菌和甜玉米生產等。要明確傳統產業、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的關系,扶貧產業的選擇應該是優勢產業,即市場發展好、收入彈性較大的產業,比如有機農業、質量效益型農業。傳統產業不一定是優勢產業,比如蘭西的亞麻產業。特色產業比如鄉村旅游、鄉村養老等可能會上昇為優勢產業,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因此也不是產業扶貧的重點。產業扶貧的重點是傳統產業同時又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扶貧產業的實施需要進行合理規劃,從全省的角度進行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縣、鄉、村根據頂層設計進行分層規劃並具體實施,依托資源特點和區位特點合理構建產業布局,這樣可以避免產業扶貧的分散性和地區之間惡性競爭。優化現有產業體系,構建主導型、創新型、特色型、保障型的產業扶貧體系。特色型的產業扶貧包括發展手工作坊、特色種植養殖、發展庭院經濟等。公益型的產業扶貧帶有較強的救濟性特點,包括公益崗位提供、光伏產業以及產業分紅等。創新型的產業扶貧形式是未來黑龍江省產業扶貧的方向,包括電商產業、文化旅游村、特色小鎮、農技推廣、勞動技能培訓等。
(三)通過產業集群和興建產業園區實現產業扶貧
產業扶貧不應該是單向的,應該通過產業集群或者產業鏈條的延伸實現擴散效應。橫向興建產業園區,實現產業聚集,通過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帶動扶貧產業發展。縱向通過三產融合延長產業鏈實現扶貧產業價值增值。三產融合可以是一、二產業融合,也可是一、三產業融合,也可以是一、二、三產業融合。三產融合應該和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結合起來,抓住鄉村振興的機遇,充分利用城鄉互補資源,拓展農業產業多種功能,比如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旅游、休閑康養,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小鎮,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
(四)加強產業扶貧的制度體系建設
(1)建立明晰的產業扶貧對象識別機制。需要對精准扶貧和低保制度重新定位。低保的主要對象是無勞動能力、生活貧困的農戶。產業扶貧的對象應該是有勞動能力且有響應意願的貧困戶,應該加強對這類貧困戶的甄別。實踐中應該利用村集體、幫扶責任人、第一書記等力量,提高對產業扶貧對象的精准度。
(2)加強產業扶貧保障制度建設。一要健全金融服務體系,從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再貸款等方面強化金融扶持,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符合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二要健全科技和人纔支橕服務體系,鼓勵各級技術研發推廣機構和技術人員以產業基地為依托,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加強地方特色農畜產品品種保護力度,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加大貧困地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農村實用人纔培養力度。三要健全市場支橕體系。改善流通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農產品網上銷售、流通追溯和運輸配送體系,積極培育產品品牌,提高產品品質。吸引企業投資,激勵大學生、城回人口返鄉創業。
(作者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