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訊(記者 崔昕)炎炎夏日,天藍地綠。小南河村農家樂裡不時傳出游客歡快的笑聲,獨具特色的東北民俗老屋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攝影愛好者前來采風拍照……這座充滿生機的村莊4年前還是一幅窮困渙散的景象。面對村子裡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喜悅難掩,『多虧我們的駐村書記冷菊貞,是她帶領我們走上了致富路。』
近日,冷菊貞榮獲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作為雙鴨山市質量技術監督稽查支隊稽查專員,駐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她用努力與執著喚醒了這片古朴村落的金山銀山,把沈寂了70多年的偏遠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民俗旅游示范村。

好風景 作出大文章
『我是土生土長的饒河人,2015年,得知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的消息,我主動請纓從雙鴨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調進了小南河這個有名的貧困村,成為全省3492名駐村書記中的一員。』冷菊貞說,剛到村裡的時候,道路泥濘不堪,面對貧瘠的崗子地,她有種束手無策的感覺,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心煩時,她總是扛著相機滿山滿村轉悠,正是那些歪歪扭扭的籬笆牆、關東老院、老作坊給了她打『打造鄉村旅游村』的靈感。


駐村後,冷菊貞把雙腳紮進了泥土裡,修道路、調結構、探民俗,利用《烏蘇裡船歌》中唱到的大頂子山、保留完好的民俗資源等優勢,她做出了打造一個集觀光、攝影、農家樂為一體的攝影旅游基地,發展特色鄉村旅游的設想。然而,把設想落地生根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村民們並不理解這位新任書記的想法,冷菊貞就挨家挨戶的登門動員,墊錢購置年畫、裝飾老屋,跑遍山頭選雪道並將小南河村的美景和風土人情拍成一幅幅生動的照片,在網上宣傳開來。
2016年元旦,第一批浙江游客到小南河村拍照旅游,村民們感嘆『真來人了,我們村從來沒這麼熱鬧過』。一個月內,陸續有140多個團、1500多名游客來到小南河,冷菊貞趁熱打鐵,利用『二月二』的契機打造了『開耕節』,小南河從零起步走上了鄉村旅游的新路子!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進來,先後建成『農家樂』16家、關東民俗老屋7處。
『抱團』走上振興路
『鄉村旅游是起點,絕不是終點。』趟出了民俗旅游的路子後,冷菊貞把眼光轉向致富產業鏈條的建設,她注冊了『小南河村』、『南河冷菊』4件37類商標,形成了集『吃、住、游、娛、購』的一條龍服務鏈條,貧困戶和低收入群體一個不落地納入到了旅游產業建設中。村裡先後恢復了酒坊、油坊、豆腐坊、綠色種養殖及加工等與旅游相關的特色產業,實現了從傳統的大堆賣糧到加工小包裝商品。

冷菊貞還帶領村民走出大山,參加全省扶貧年貨大集和綠展,小南河辣椒醬和山泉水糙米也順利入駐中央大街扶貧專櫃、『小康龍江』銷售平臺。在第一屆全省第一書記年貨大集上,她帶著村裡幾個婦女帶頭人,三九天在借用的院子裡搬運打包到凌晨四點,又累又冷直掉眼淚。那一次,他們的辣椒醬等農產品銷售額達10萬餘元。目前,系列標准化生產線正在建設中,隨著蔬菜園區、芍藥試驗基地等項目陸續對接,也通過把農科院的成果轉化到土地上,村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
真心換真情
四年來,小南河村共接待游客3萬餘人,營業收入400餘萬元,成為了全省鄉村旅游示范點,被國家旅游局列入能人帶戶扶持項目。全身心投入到小南河建設中的冷菊貞贏得了小南河村民的心,在任期將滿之時,冷菊貞做出繼續留在村裡的決定,『我來這兒不是為了當官,更不是為了發財,我就是愛這片大山,愛這片土地,就是想讓小南河村擺脫貧困,實現「好風景變成大產業」的理想。』
一轉眼,小南河的大紅燈籠亮了四個冬天了,小南河的開耕節精心做到了第四屆。歷經磨礪的冷菊貞認識到,要想脫貧攻堅見成效,實現鄉村振興,就要充分汲取群眾意見,少走彎路、不走彎路。當產業發展進入了正規,冷菊貞沒有忘記涵養文明,移風易俗,『打造獨特的地域文化符號,增強文化吸引力,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冷菊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