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2日訊 幾天前,依安縣新發鄉利民村村委會裡熱鬧非凡,50多名村民代表坐滿了會議室內。『今天召集大家來,就是想和大家議議村裡這段時間發生的幾件事,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利民村黨支部書記李長征的一番開場白,一下子讓會議室內熱鬧了起來。
『大家靜靜,我先說兩句。』利民村黨支部書記李長征率先發了言。上次開『村情民意懇談會』時大家提出的問題,有的現場答復了,但是有一個問題沒有當場答復,經過村『兩委』事後的商量解決,現在把情況向大家通報一下。第一,村裡來的五十萬元扶貧資金使用問題,經過最終研究,決定全部投入到村裡的鑫赫大鵝養殖合作社,年底分紅。
『我插一句。』曾經的老支書張永軍發了言。『養大鵝的成文龍,大家都熟悉,退伍兵出身,能吃苦,錢放到他那兒,大家肯定都能放心。』聽了老支書的一席話,大家都表示贊同。旁聽會議的新發鄉黨委書記白恆武告訴記者,別看錢不多,但是對於農村來說,這可不是一筆小錢。百姓們通過懇談會的形式,不僅了解到錢去了哪裡,怎樣花出去,而且還能夠參與研究,這樣一來極大地化解了基層管理的矛盾。
『前幾天的一場大雨,東面的大壩又開始冒堤了,如果再不管,附近的1000多畝地還要受災。』種田大戶王福軍的一番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隨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原定兩個小時的懇談會,開了整整一個上午,但是大家還是感覺意猶未盡。下午,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會後,李長征對大家說:『回去以後大家向其他村民宣傳一下這次會議討論過的問題,再廣泛征求一下村民的意見,下次懇談會上討論。』
看著大家散去的身影,白恆武深有體會地告訴記者:『原先,村裡有問題百姓們不敢提,害怕被穿「小鞋」。現在,通過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的方式,鄉裡、村裡、老百姓三方一起討論把問題解決到當面、解決在明處,破解了百姓原先的顧慮。』
為了開好『村情民意懇談會』,依安縣還要求各級乾部向群眾承諾,無論什麼事,群眾都可以說;無論什麼話,乾部都要聽;無論反映的問題有多難,都要認真去解決。同時對參加懇談的乾部提出『五不准』的要求,即不准無故推遲或不召開,不准中途打斷群眾提出尖銳問題和意見,不准頂撞群眾的指責和抱怨,不准推脫不辦群眾提出的疑難問題,不准因此增加農民負擔。
截至目前,依安縣149個行政村共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3780次,聽取群眾意見14000多條,已經解決的有12000多條。為了狠抓落實,依安縣出臺了規范性指導意見,繪制了鄉村兩級『村情民意懇談會』流程圖,先後派出10多人次的督查組到各鄉鎮巡視指導。同時,全縣還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村情民意懇談會』工作,確保群眾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多年來,依安縣通過召開『村情民意懇談會』的辦法,讓群眾和乾部加深了感情。同時,群眾知道乾部都乾了哪些工作,乾部也知道了群眾想要解決什麼問題,遇到了什麼樣的難題。這種相互溝通的辦法,極大便利了基層工作的整體開展,並形成了一個透明公開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