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訊(張新浩 江珊 記者 葛金鑫)日前,為了進一步落實省委第十二巡視組巡視巡查後反饋意見,深入推進省衛健委『看病不求人』專項工作,深入研究探討如何治理醫務人員收受『紅包』問題,哈醫大一院召開了媒體座談會,就相關問題交流交換了意見。
黨委書記趙長久指出,『紅包』治理工作是深入推進『看病不求人』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哈醫大一院舉全院之力,通過整改落實、出臺新政、常抓不懈等一系列舉措,全力打造建設哈醫大一院智慧型醫院,付出的努力看到了真正的實效,通過微信公眾號和支付寶生活號、現場自助機掛號等方式,實現了人民群眾在就醫流程與各環節的全新體驗,大大減少了百姓掛號排隊、看病排隊、繳費排隊、檢查排隊、住院排隊等一系列與就醫過程息息相關的問題,並提供了許多全新的醫療服務,進一步提高了人民群眾的就醫體驗和滿意度。』如今『看病不求人』工作進入了新的推進階段,治理醫務人員收受『紅包』成為了深水期攻堅克難的工作,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討收受『紅包』成因、治理措施和長效機制,必須取得『壓倒性』勝利。同時,醫院還將與上級主管部門和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探討有關醫護人員薪資待遇、陽光工資等方面問題,進一步提昇醫護人員執業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據了解收受『紅包』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知名三甲公立醫院的專家屬於稀缺資源。許多患者就醫時只想找科室主任或名醫專家就醫、做手術,就想方設法通過『紅包』來實現。
二、不合理訴求導致的結果。疾病因人而異,因輕重緩急也使得醫療處置不同。一些患者的不合理訴求(例如手術排臺等)使得醫生很為難,最終通過『紅包』示好的方式來實現。
三、『習慣性』紅包。這屬於一種從眾心理。一些住院患者在溝通過程中,聽說別人送了,自己跟風就送了的情況也存在,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和原因存在。
醫院紀委書記馬常富介紹,紅包一詞,其原指春節期間長輩送給晚輩的壓歲錢,後來又延伸為親友婚事喜慶時的相互饋贈和情義交流,還有一種延伸則是指『受恩惠不忘施予者』的感恩之情,這也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醫療服務行業中,送『紅包』、收『紅包』現象的存在,則已經失去了『紅包』的原本意味,通過送收『紅包』,使得原本公平的醫療秩序被破壞,增加了人民群眾就醫的難度,成為了人們享受健康服務的難點、痛點、堵點、盲點。
目前,國家對醫療行業醫護人員收受的『紅包』是指醫護人員在從事診療活動過程中,以各種名義收受患者或其親友饋贈的現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貴重禮品等財物。治理醫務人員收受『紅包』是十分重要的,是實現『看病不求人』專項工作目標的重要節點,是推進我省『辦事不求人』、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醫德醫風辦主任郭長林向與會者介紹了哈醫大一院有關治理收受『紅包』的具體措施,按照主管副院長陳力的工作布置,院區和病房醒目位置宣傳《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關於印發醫務人員收受『紅包』處理暫行規定的通知》和省衛健委主任魏新剛《致廣大患者朋友的一封信》;院領導與職能科室對接、按住院處樓區劃分紅包聯動管理機構,按照《哈醫大一院黨委委員聯系黨支部工作實施辦法》要求每個黨委委員加強對所聯系黨支部的紅包管理,定期督促各分管樓區院領導、各支部書記在科室早會遵守省委巡視組要求,嚴肅強調、嚴禁醫護人員收受紅包;印發『口袋書』給醫護人員;制定《哈醫大一院紅包處理暫行規定實施方案》文件;設置舉報箱,印發《行風月報》;成立『紅包』治理專項小組,院長巡視班工作人員明察暗訪;簽訂行風、九不准和反腐倡廉責任狀;增加重點區域監控設施;設置和公布省紀檢委違紀資金專用賬戶;設置『黑名單』,進入年終考評標准;施行調查問卷和電話隨訪等工作舉措。
座談會上,參會媒體和有關人員共同進行了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