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6日訊 暑期,許多家長都開始為孩子忙碌起來,總是不想讓孩子閑著,想辦法提昇學習成績、學習課外項目等等。不少家長也會趁這個時間,讓孩子接觸各式各樣的運動,籃球、舞蹈、游泳、平衡車……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許多孩子由於過早接觸一些不當運動項目,受傷的情況時常發生。
大慶晚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不少孩童運動比較盲目。而專家表示,孩子運動應該量『齡』而行。
玩電動平衡車摔骨折
『我要知道這個東西會讓孩子遭這麼大的罪,我根本就不會買!』看到孩子受傷嚴重,8歲女孩悅悅(化名)的父親既自責又後悔。
原來,悅悅因為看到不少同學騎行電動平衡車,非常羡慕,一直央求爸爸給她也買一輛。沒想到,剛得到心儀已久的電動平衡車,悅悅就騎出事了。在玩耍過程中,悅悅因為沒有掌握好平衡,不慎摔倒,造成面部擦傷、左上肢骨折。
大慶晚報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暑假到了,各醫院因運動受傷的『小病號』也隨之多了起來,這讓家長揪心不已。
家住東風新村5區的張先生,近幾天很鬧心,因為7歲的兒子與小朋友踢足球時,孩子的右腳腳踝損傷較重,孩子不得不住院治療。最讓他上火的是,醫生說,孩子如果恢復不好,可能會影響走路。
7月16日下午,記者在市人民醫院見到張先生時,他無奈地說:『我從小就喜歡足球,也想讓孩子早點接觸足球,更重要的是,想讓孩子從小養成鍛煉的習慣,沒想到發生了意外。』
『隨著暑假的到來,因運動損傷前來就醫的孩子逐漸多起來,尤其是騎電動平衡車受傷的孩子,這兩天就有兩例。孩子因為電動平衡車速度過快或突然沒電,失去平衡,從車上摔了下來,造成骨折。建議學齡前兒童不要騎行,大一些的孩子騎行時最好也要穿戴好護具。』在油田總醫院,一位醫護人員說。
有些運動做太早適得其反
采訪中記者發現,有家長認為,只要是運動,就有利於身體健康,更有利於孩子長個兒。可是,真的如此嗎?
『這樣的認識太片面了,如果運動項目選錯了,反而會給孩子的生長發育拖後腿。』大慶龍南醫院康復醫學科醫生稱,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期的孩子,身體內的器官、組織尚未發育成熟,並非所有運動都適合每個孩子。尤其是學齡前兒童,運動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鍛煉靈敏性、協調性和柔韌性,所以要恰當選擇適合年齡和自身興趣的運動。
以下幾類運動是學齡前兒童不宜進行的,家長請拿出本本記下來:長跑屬於典型的撞擊運動,對人體各關節的衝擊力度很高。小孩子經常長跑鍛煉,對關節處的骨?發育不利。長跑也是一項心髒負荷運動,孩子過早進行長跑,會使心肌壁厚度增加,限制心腔擴張,影響心肺功能發育。
『肌肉負重類的力量鍛煉,也不適宜不滿6歲的孩子,包括俯臥橕、仰臥起坐、引體向上、舉重等負重運動。
孩子的身體發育首先以骨骼生長為主,如過早地進行肌肉負重的力量鍛煉,容易導致肌肉發育不平衡,還會影響孩子長個兒。如果局部肌肉過強,會增加骨骼某一部分的牽拉力量,使骨骼發育不平衡,出現脊柱側彎、長短腿等現象。』
如今的孩子,個個都是『有車一族』,幾乎是人手一輛滑板車。不單孩子喜歡,家長也覺得方便。但是長期玩滑板車,腰部、膝蓋、腳踝需要用力支橕身體,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傷,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的腿部肌肉過分發達,影響身體的全面發展,造成下肢發育不平衡,甚至影響身高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