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紅村第一書記魏慶陽在農家院裡為貧困群眾算了一筆收入賬。
一
人為什麼會窮?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沒那麼容易回答。窮僅僅是結果,而致窮的『病因』卻五花八門。
曾經絕望到自殺的尹成義是一個典型。
44歲的尹成義患有脊髓灰質炎、心髒病和腎病;母親患有先天脊柱炎和嚴重的腰間盤突出,由於脊柱嚴重變形,已經壓迫了半個肺,造成嚴重的呼吸困難,幾乎沒有什麼勞動能力;85歲還患有腔梗、腦梗的老父親,是家裡唯一的勞動力……
林甸縣東方紅村也是個典型。
這個村有650多戶,一沒產業二沒優勢,村民大多是『地裡刨食』,靠天吃飯。個人能力有大小,種地水平有高低,再加上其他因素,這個村建立檔案的貧困戶就有43戶。
外沒資源、內有病患,這是農民『窮』的兩個原因,又是兩個最重要的原因。僅僅這兩個原因,就是『貧困戶』們無法自己解決的,他們需要幫助,需要各級組織和個人伸出援手,需要扶貧。
二
再過幾天,林甸縣東興鄉旭日村夜裡黯淡了近十年的主乾道就可以重新明亮如晝了。路燈廠家的工作人員現在就在村裡查找原因,制定維修計劃。這,是駐村工作隊近半個月來協調的結果。
『這事兒看起來不大,可真真切切是我們村民需要的。』旭日村的貧困戶趙舉說,『這亮的不僅是燈,更是我們老百姓的心!把我們的冷暖放在心上,黨組織派來的乾部真是好樣的!』
如果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意願是撬起貧困這座大山的杠杆,那麼杠杆的支點,就在於『精准』二字。習總書記反復強調,扶貧要找到『貧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確保扶持對象精准、項目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確保各項政策落到扶貧對象身上。
到2020年,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是國家給精准扶貧定的『目標』。
2019年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村全部出列,除林甸縣外,其他縣區農村貧困人口全部銷號——這是市委做出的莊嚴承諾。
三
市委書記韓立華明確要求:『政策執行要有溫度,始終讓農民群眾心裡熱乎、理解和支持,以真情實意的工作成效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各級扶貧乾部都要煞下腰紮在村裡,車的後備箱裡得有行李卷兒。對損害群眾利益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不乾事、耽誤事的要嚴肅問責。百分之百地精准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
長期以來,大慶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力促攻堅責任再強化、工作舉措再壓實、推進力度再加大。
2018年,省級貧困縣杜爾伯特實現脫貧摘帽,全市31個貧困村出列,3269戶6958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15%降至0.61%。
脫貧攻堅推進到當今階段,提高質量是核心要求,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個班子主要領導各聯系包扶一個縣。各縣區黨政主要領導緊盯脫貧攻堅主戰場,時時抓、反復抓、深入抓,以『釘釘子』精神確保各項工作落地生根。
針對精准識別、精准退出、產業扶貧等方面,定期開展督查巡查,對相關縣區進行督導全覆蓋。同時,大慶把脫貧攻堅任務作為考核縣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實績的硬性指標,作為選人用人的一項重要依據。
四
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纔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為求脫貧攻堅真正掛上檔、有實效,大慶從規劃布局、產業項目、基礎設施等方面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大慶因地制宜,實施『一村一品』產業培育、新型主體特色產業幫扶、勞動力轉移就業增收、光伏扶貧帶動等五大產業攻堅行動,真正做到了因村因戶施策。杜爾伯特敖林西伯和牛養殖項目、大同高臺子鎮奶山羊項目、紅崗扶貧豬捨二期……200餘個扶貧產業項目相繼投產,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基建扶貧就是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新建改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徹底解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飲水安全問題。推進危房改造時,創新性地實施了預支付機制,最大限度解決貧困戶危房改造資金短缺問題。建設扶貧農村公路、紮實推動『廁所革命』,一個個緊貼群眾的惠民工程,全都以群眾滿不滿意為標准,讓貧困戶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以開展金融扶貧行動來努力化解貧困戶、扶貧龍頭企業貸款難問題,也是大慶精准發力措施之一。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3.93億元,帶動9320戶貧困群眾增收致富。
圍繞貧困群眾最關心的看病問題,大慶統籌做好『一站式』即時結算、『一免五減』和『先診療、後付費』等各項工作,為13811名貧困人口減免醫療費278萬元,醫院為14263名貧困人口墊資7784萬元。
五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對於脫貧攻堅而言,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纔能真正挖斷『窮根』。富腦袋與富口袋並重,大慶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典型系列活動,發動身邊『榜樣』力量,借用外力激發扶貧『內驅力』。大力開展『金秋助學』『溫暖上學路』等品牌工程,實現貧困家庭學生應扶盡扶。依托八一農大、大慶職院等高校院所和培訓機構,持續開展致富帶頭人、貧困戶創業技能提昇等各類培訓,並深入開展下鄉送崗位活動,給項目的同時教技術,上項目的同時管收益,將貧困群眾的收益與自身努力緊密結合,有效切斷了貧困代際相傳的根源。
六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和大慶建市40周年,大慶持續打好脫貧攻堅戰,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習近平總書記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戰略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種要素、各類資源、各方力量持續向脫貧攻堅領域集中,定點幫扶、地企攜手、社會聯動、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進一步健全完善。貧困縣摘帽,貧困戶脫貧,貧窮落後的小村落建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
大慶的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事業正在逐步完成,這場『必須打贏的硬戰』,大慶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