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東北網8月2日訊(記者 陳顯春 王明菲 趙紅星)努敏河系綏棱的母親河,流經呼蘭河注入松花江。這條河時而溫柔時而狂躁,幾乎每3年泛濫一次洪水。控制水患需有控制性設施,閣山水庫應運而生。

2014年7月29日,閣山水庫工程項目可研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復。綏棱人幾代人的安瀾之夢終於實現。
位於閣山水庫周邊的長山鄉幸福村村民王晨沒事的時候總會到水庫工地附近轉轉一下,『水庫修好了,來觀光旅游的人肯定少不了。我家離水庫很近,以後可以賣點自家的農產品。』想借水庫致富,幾乎是水庫附近村屯所有人的想法。

時間拉回到1958年,時任綏棱縣縣長侯捷(後任黑龍江省長、水利部副部長),為了治理努敏河水患,解百姓之苦,申請修建閣山水庫項目,但因當時條件所限項目申報被擱置。至此,閣山水庫留下了屬於它的名字。從此,閣山水庫也成了綏棱人一直追尋的『安瀾夢』。
2013年7月,綏棱人期盼半個世紀的消息終於傳來:閣山水庫項目建議書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同年12月,綏化市將閣山水庫項目推進任務正式交由綏棱縣負責。但此時,也有水利專家擔懮,『工程淹沒佔地多,投資效益低,指標太不好,基本沒有批下來的可能。』

困難沒有難倒綏棱人——歷經10多次項目審查,先後在北京、哈爾濱十幾次組織專家諮詢,召開論證會,修改可研報告百餘次。2014年7月29日,閣山水庫工程項目可研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復;隨後,被省政府列為全省水利重點工程,被列入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在2015年2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被確定為當年全國擬開工建設的27個重大水利工程項目之一。2015年10月30日,水利部正式批復閣山水庫開工建設。

記者在閣山水庫建設現場獲悉,今年10月中旬,水庫主體工程將全部完成,並在12月25日前具備運營條件,開始接受驗收。水庫建成後,年可為綏棱、蘭西、北林三個縣區提供城鎮供水5671萬立方米,年可發電945萬度,發展灌溉面積143.84萬畝(其中水田38.28萬畝,旱田105.56萬畝),年可增加糧食產量3.1億斤,將努敏河下游的防洪標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對綏棱乃至整個綏化市,都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閣山水庫是綏棱縣發展史上的一件載入史冊的大事,圍繞閣山水庫資源利用——康養基地、現代化生態農業示范基地、寒地黑土產品生產基地等規劃也在醞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