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6日訊 還有幾天就立秋了,天氣會變得涼爽,但哈市的胡女士卻一點也高興不不起來,因為每到立秋,她的過敏性鼻炎就會如期而至,眼淚嘩嘩淌,噴嚏打不停,鼻塞、喘息,『簡直像一場噩夢』。近日,記者從哈市多家醫院的相關科室了解到,隨著立秋臨近,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哮喘等疾病的患者驟增,其中變態反應科接診的過敏性疾病患者中,九成是花粉過敏。
8月的第二周是第四個『中國過敏防治周』,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統計,近30年間,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總患病率已達22%。預計在20年後,工業化國家50%的人口將患上過敏性疾病。過敏,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過敏高發季,高危人群如何防范?以前不過敏,為啥現在就易過敏了……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變態反應科一天接診近百人
胡女士今年40出頭,10多年來一直備受花粉過敏的困擾,『一到立秋,噴嚏鼻涕就會准時來報道。』她說最近這兩三年,過敏的癥狀越來越嚴重,除了鼻塞、耳朵眼睛癢,舌頭發麻、嘴發脹,連吃水果都過敏了,『一些夏天常見的苹果、梨、桃、櫻桃等水果,我一吃就會渾身起疙瘩、拉肚子、嘴麻,甚至連喘氣都困難。』最近幾天,二胎媽媽小如也要被過敏逼瘋,不但自己過敏性鼻炎發作,兩個兒子也『中招』了,特別是4歲的小兒子,每天早上四五點鍾,都會被鼻塞憋醒,哭鬧不止,『這麼小的孩子就開始過敏,以後可怎麼辦呀!』
『立秋前後是北方花粉癥的高發期,現在每次出門診,接診的近80名患者中,九成是花粉癥。』哈醫大二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馬月眉介紹,這是由於北方地區常見的蒿屬植物立秋時節開花,花粉量大,多風乾燥時空氣中花粉濃度高,容易誘發過敏,以眼睛癢、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癥狀較為常見,部分患者會出現哮喘發作。
醫生提醒:過敏人群應注意避免接觸過敏原,例如在花粉擴散嚴重的時期,盡量不外出,關閉門窗,出行時戴上帽子和口罩,外出回家後要脫掉外套,更衣洗澡。可使用鹽水衝洗鼻腔,清除鼻腔中的花粉和過敏原等等。一旦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不排除有過敏的可能,應及時就診。
除了花粉過敏這些過敏也不少
老人養花『招』來一身紅疙瘩原是霉菌過敏
今年夏天哈市雨水豐富,高溫潮濕的天氣,霉菌過敏的患者有所增多。62歲的張阿姨酷愛養花,在家養了30多盆,每天按時為這些『寶貝』施肥、澆水,成為張阿姨晚年生活的一大樂趣。然而兩年前,張阿姨發現自己身上總是長一些紅色的疙瘩,而且十分癢。今年夏天,張阿姨身上起的紅疙瘩尤為嚴重,很多地方都被她用手撓破發炎了。一周前,她來到醫院變態反應科就診。經過過敏原檢測,張阿姨的病根兒被『揪』了出來,原來她是對霉菌過敏。『我挺愛乾淨的,天天收拾屋子,怎麼就對霉菌過敏了呢?』
馬月眉醫生解釋說,霉菌就在張阿姨精心養育的那些花的土壤裡,室內潮濕,養花的盆土裡就很容易滋生霉菌。由於大量的霉菌孢子和菌絲漂浮於空氣中,人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就容易發生過敏。
醫生提醒:室內霉菌最易藏在潮濕溫暖的地方,如衛生間、廚房、墩布池等,要定期清理,保持通風乾燥;冰箱冷藏室要經常清洗,冷藏的食物盡量不要時間過長;室內養魚缸、盆栽和乾花也是霉菌的主要來源,應放在臥室和主要生活區之外;地毯、孩子的毛絨玩具、床上用品等要經常清洗、晾曬。由於霉菌孢子一般在傍晚脫落,盡量不在日落時參加戶外活動。
男子一吃紅肉身上就長包被蚊蟲叮咬後也易過敏
今年『中國過敏防治周』的主題是『食物過敏』,有數據顯示,高達10%的人群有食物過敏,並且二三十年發病率還在逐漸上昇。生活中,常見的食物過敏原有牛奶、雞蛋、花生、魚、甲殼類、小麥、大豆等,也有一部分人因為交叉過敏原從而導致食物過敏。市民張先生以前特別愛吃肉,尤其喜歡吃排骨、牛羊肉,但是這半年來,他發現只要自己一吃紅肉,用不了多久,身上就開始長包,這讓他疑惑不已。
就診後,馬月眉詳細詢問了病史,『你之前有沒有被什麼東西叮咬過?』這麼一問,張先生突然想起,原來去年他上山玩被草爬子咬了一次,打那之後的兩個月,他就出現了吃紅肉過敏的癥狀。馬月眉查閱了國內外很多相關文獻發現,原來人被草爬子叮咬後,體內會產生一種抗原,和紅肉的某些成分反應後,產生交叉過敏原,從而使身體致敏,再次吃紅肉就會出現過敏反應。對於張先生來說,目前除了避免食用紅肉以外,還沒有其他的治療方法。
醫生提醒:食物過敏還無法進行脫敏治療。食物過敏會出現多種癥狀,包括皮膚、消化道、呼吸道及心血管系統等不適。患者食入過敏原後輕則感覺嘴麻、嗓子癢,重者會渾身起皮疹、皮膚腫脹。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急性哮喘、喉頭水腫等,如果搶救不及時可有致命危險。
答疑解惑
為啥以前不過敏現在易過敏?
據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統計,近30年間,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總患病率已達22%。哈市一院皮膚科宮莉主任認為,過敏人群逐年增多與遺傳、環境、精神等多種因素有關。空氣污染、食品安全等環境因素都使得過敏增多;一些患有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的人群發生過敏的幾率也隨之增加;過敏反應和免疫功能密切相關,當人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等情緒下,也容易發生過敏;父母中有過敏的,子女也容易發生過敏。
生活中一部分人發現,年輕時身體好好的,從不過敏,為何年紀大了容易過敏了呢?對此,馬月眉認為,過敏屬於一種『多基因遺傳病』,是在一種特定的內外環境共同作用下出現的反應。人體初次接觸致敏原,一般不會發生過敏反應,但是身體已經致敏。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再次接觸致敏原時則會引起過敏反應。因此,作為『過敏體質』的人,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衡飲食,適當運動,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態,來提高自身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在花粉高發季,過敏人群不要鍛煉,防止吸入更多的過敏原。
變態反應科專家表示,過敏性疾病作為一種慢性全身性疾病,其發展常遵循一個逐步惡化的自然進程,因此需及早就醫。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四位一體』是最佳的過敏治療方案,即正確診斷及避免接觸過敏原,良好的患者教育,適當的對癥藥物,以及采用標准化脫敏治療。
常見的過敏原:
1、吸入性過敏原花粉、柳絮、霉菌、塵?、動物皮屑、油煙、汽車尾氣等。
2、食入性過敏原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海鮮、異體蛋白、藥物、一些蔬菜和水果等。
3、接觸性過敏原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化妝品、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細菌、霉菌、病毒、寄生蟲等。
4、自身組織抗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受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產生,以及由於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