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工業餘熱、污水熱能、煙氣餘熱均進入供熱市場 新能源供熱領域拓寬『錢』景看好
2019-08-07 09:46: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寶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7日訊 夏季,是供熱設施建設、檢修、維護的關鍵時期。目前,哈爾濱市正在緊張地維護老熱源設施、建設新熱源項目。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去年,哈爾濱市將污水水源等納入城市供熱新能源規劃後,新能源技術得到很好發展和應用,工業餘熱、城市污水等更多方面資源變為新能源,正源源不斷地進入供熱市場。在污水源項目、工業餘熱項目等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今年還將有煙氣餘熱回收作為供熱新能源進入供熱市場,哈爾濱市新能源供熱『錢』景看好。

  新能源供熱多方受益

  近年來,隨著燃煤鍋爐環保改造投入導致供熱成本壓力加大,利用新能源技術供熱成為一個新選擇。

  近日,記者來到黑龍江華熱能源公司『哈投藍星餘熱暖民供暖』車間了解到,華熱能源公司把藍星哈爾濱石化公司的生產餘熱進行回收,通過餘熱回收技術生產熱,並把生產出的熱賣給哈爾濱哈投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熱電廠,三方合作回收餘熱供熱,實現了『共贏』。

  在華熱能源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工人正在檢修鍋爐。『我們這兩臺鍋爐可以從藍星哈爾濱石化公司通過管道輸送來的32℃循環熱水中,提取5℃的熱量,利用哈投熱電廠的每小時40噸蒸汽,把水加熱到75℃後,送到哈投的回水主管網中。』檢修工人王啟濱告訴記者,待把餘熱回收後,他們會再把符合藍星公司生產需要的水送回去,省去了藍星公司冷卻水的程序和費用。每年可為藍星公司節省20多萬元的冷卻水的費用。而據哈投公司負責人介紹,通過接收華熱能源公司回收的熱,可增加供熱能力68萬平方米,每年節省燃煤1.3萬噸、270多萬元。

  華熱公司華熱能源公司總經理劉立濤告訴記者,這只是工業餘熱利用的一期工程,明年將利用中石油哈爾濱石化公司的工業餘熱建設二期供熱工程,可供熱410萬平方米。

  同樣,哈工大金濤公司把污水中的熱回收,可以為哈爾濱學院提供30萬平方米熱能;黑龍江盛恆昌公司利用風電開發儲能式供熱,與哈爾濱龍門大廈合作,利用峰谷電價政策,夜間儲能,白天釋放熱能為哈爾濱龍門大廈供熱,降低成本;利用燃氣供熱的項目,在哈爾濱市也超過百家,其中哈爾濱醫科大學利用管道燃氣供熱42萬平方米,自助可控,效果很好。

  成本低又環保前途可觀

  對於新能源供熱,技術是否成熟?成本如何?居民、企業是否能承受?為此,哈爾濱市政府相關部門在上個供熱期對新能源供熱進行了跟蹤。

  劉立濤告訴記者,工業餘熱回收、污水餘熱回收等技術都已經很成熟,在國內已大范圍應用。利用風電存儲供熱是近年的研發成果。哈爾濱龍門大廈利用鋁鎂磚儲熱,在夜間用電價格最低時,用電把鋁鎂磚加熱到800℃左右,其他時間釋放出來供熱。

  『污水還可梯級開發,城市污水都已集中收集,不斷有分支的污水流入,增加流量同時,也增加了污水的溫度。』哈工大金濤公司負責人呂永慶說。

  『我們今年開始建設煙氣餘熱回收項目,將把全省的熱電供熱鍋爐煙氣中的熱回收回來,僅哈爾濱市就可具備供熱能力1800萬平方米。今年將上一個示范項目。』劉立濤說。

  新能源供熱的成本費用如何呢?據哈市發改委統計顯示,哈投藍星餘熱利用項目為哈投提供了54.5萬吉焦熱量,該熱量可滿足100萬平方米供暖,供暖費用最低;其次是污水源熱泵,南直401小區單位面積能源費用與設備折舊費用之和為21.51元/平方米,哈爾濱學院項目為17.4元/平方米;電儲能式供熱項目,哈爾濱龍門大廈為40.57元/平方米,費用偏高源於建築不節能所致;燃氣供熱方面,道外東棵街鐵路住宅項目為36.71元/平方米。從上述跟蹤測試結果看,新能源供熱不但環保,而且成本較低。

  由於新能源供熱前途可觀,哈爾濱市供熱管理部門去年在供熱規劃調整時,把污水源熱泵供熱、工業餘熱供熱等新能源供熱納入供熱規劃,要求在有新能源並適合供熱的區域,優先應用新能源供熱。

  哈爾濱市發改委總工程師唐建國告訴記者,目前對新能源供熱,政府給與用電優惠,用電執行民用電價格。同時,降低了峰谷平電價政策的谷時電價,並延長谷時時間到10個小時。

  城市新能源應全面挖掘應用

  城市熱源資源如污水、工業餘熱、煙氣、地熱等都可利用,是優質供熱資源,將對城市供熱帶來更好的空氣環境和供熱質量。

  記者采訪了多位新能源開發和供熱方面的專家,他們紛紛表示,既然工業餘熱是低品位能源,把它回收利用變成高品位的供熱能源,既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又可降低供熱成本,應優先推進工業餘熱利用。同時,污水源熱泵供熱,具有很好的經濟優勢和節能減排效果,也應大力推廣。

  然而,在新能源的開發過程中,會涉及各個市場主體,溝通協調非常困難,這往往讓新能源技術企業望而卻步。因此,劉立濤、呂永慶等新能源技術開發應用公司負責人呼吁,政府部門應組織力量調研城市周邊可利用的餘熱資源,踏查可利用的城市污水資源,研究解決餘熱資源利用與城市供熱管網連接中遇到的技術及經濟問題,提高合作效率和速度。在政策方面,政府可以制定吸引各方研發、投資的優惠政策,讓新能源供熱成為投資窪地,吸引資金和技術進入。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