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抗聯路小分隊在朝陽山采訪。
黑龍江日報8月13日訊 五大連池朝陽山,這片沈寂於大小興安嶺過渡帶上的森林荒原,70多年前曾燃起抗日的烽火,這裡曾是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也曾是抗聯六軍設置後方基地的地方。這片熱土忠魂長駐,這裡的每一座山巒都寫滿了故事。
重走抗聯小分隊一行在朝陽山山門口見到了五大連池市朝陽鄉黨委書記李乃勛,他為我們簡要地介紹了朝陽山東北抗聯遺址群的情況:朝陽山東北抗聯根據地是目前發現的機構較多、設施較全、時間較長的東北抗聯遺址群,朝陽山目前有小邊河前沿遺址區、大橫山總指揮部遺址區、小金河機關單位遺址區和石瑩山遺址區,主要遺址有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朝陽山抗聯總指揮部警衛部隊宿營地遺址、朝陽山保衛戰主戰場遺址、後方醫院、修械所、被服廠、軍政乾部訓練班、邊河村山洞抗聯六軍後方基地遺址等15處。
緊接著重走抗聯路小分隊隨李乃勛一起到小邊河遺址區實地采訪。因為山坡陡峭,小邊河前沿遺址區的山洞,汽車無法直達,記者們便背著『長槍短炮』一路步行。下了山坡,穿過一片荒地,便看到了兩個山洞的入口。(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五大連池市抗聯革命斗爭史研究會會長劉鳳錄告訴我們,1938年末,李兆麟、馮治綱在邊河村山洞建立了抗聯六軍後方基地,山洞裡有用石塊壘成的火炕和鍋臺。創作了歌曲《送西征》的抗聯第六軍政治部秘書徐紫英就曾在此養傷,他因雙腳凍傷致殘沒有隨部隊撤離,最後在敵機轟炸中犧牲。
朝陽山森林茂密、山谷縱橫,對西可出征訥河嫩江,往北可到達孫吳、黑河等,往東可進入小興安嶺聯絡下江地區,往南可通過北安到達海倫、綏棱,便於迂回轉移,易守難攻。重走抗聯路小分隊在小金河遺址區的小東山上看到了許多抗聯部隊搭建工事留下的痕跡,這裡的地窨子前後都有戰壕,敵人來時既可撤退又可直達戰場。
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設在大橫山西坡山坳裡。在去往總指揮部的路中,會經過很多抗聯遺址。大橫山的山腳下有東北抗聯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的旁邊是烈士陵園,在這裡長眠的是犧牲在朝陽山的抗聯將士,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朝陽山保衛戰中犧牲的。1940年7月19日,150多名日偽軍趁抗聯部隊在外圍作戰之際,偷襲了抗聯三路軍總指揮部。總指揮部的將士和訓練班的指戰員參加了這場戰斗,激戰中擊斃了偽森林警察隊長。中共北滿省委委員、原北滿臨時省委書記張蘭生、抗聯第三路軍三支隊政委趙敬夫等在戰斗中犧牲,多人負傷。
烈士陵園旁有一條上山的路,那是一條不是特別平整的石板路。帶著我們上山的朝陽鄉文化站站長徐洪雨告訴記者,這條石板路,是鄉裡農民自己鋪成的。當初鄉黨委想為大橫山鋪條路,施工單位要價140萬元,鄉黨委書記李乃勛說:『發揚東北抗聯的艱苦奮斗精神,我們自己乾!』於是就有了眼前這條凝結著大家汗水的石板路。
行至山頂就能看到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的遺址,可惜的是這遺址已在戰斗中被敵人破壞燒毀。
李乃勛告訴記者,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都十分重視乾部的培訓工作,並在朝陽山開辦了訓練班,一個是乾部訓練班,另外一個是教導隊訓練班。訓練班的地址設在南石瑩山朝陽坡上,抗聯將士自己動手蓋起了5間房。李兆麟親自負責乾部訓練班工作,張蘭生協助其完成教導隊訓練班工作。
近年來,朝陽鄉傳承抗聯精神,通過挖掘、整理紅色資源,辦起了新的黨政乾部培訓學校。走進這裡,記者感覺恍如穿越了時空:樺樹皮的房子,用草鋪成的大通鋪,擺滿了長條凳的教室……你在這裡甚至還能看到軍政乾校的課表:朝會(自由演講和自我批評)、黨的基本知識、歷史、政治、常識、政治研究會和軍事演習等。在這裡參加培訓的學員,要換上抗聯的軍裝上課。除了教室之外,記者走訪的那些抗聯遺址也是授課地點,學員們還要跋山涉水重走抗聯路。據李乃勛介紹,自今年6月份以來,這裡已接待了黨性教育和黨員活動班次97個,培訓人數達5300人。接下來這裡還將籌建抗聯歷史文化小鎮,增設綜合服務功能和抗聯歷史文化體驗功能,真實、全面地體現東北抗聯在朝陽山斗爭和生活的歷史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