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6日訊(於佳 記者 唐繼厚)省科技廳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以服務廣大科技人員為初心,以提昇科技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橕引領能力為使命,通過優化流程、完善規則、建設平臺等工作努力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有效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聚焦服務型機關建設 堅持規范流程優服務
科技廳以打造成一流的服務型機關為抓手,不斷提昇服務意識,實現最多跑一次作為重點工作任務,努力實現從科技管理到科研服務轉變。一是分類規范。將各類科技計劃事項按照普惠類、平臺類、競爭類進行分類。普惠類項目用客觀數據進行評價取消申報;平臺類項目通過年度報告用客觀數據考核打分直接評價排名取消評審;競爭類項目要建立明晰的評審規則,減少自由裁量權。二是梳理流程。目前省科技廳19個權力事項,已經完成了18個事項的流程梳理工作。其中8個競爭類事項從項目申報、材料報送、評審、簽訂合同等多個環節需要科技人員『多次跑』,變成了只需在會議評審環節『跑一次』或者『不用跑』就可以實現項目立項全流程。三是加強監督。將監督檢查關口前移,將監督工作嵌入到工作流程的相關重點環節中去,成為工作的組成部分,將權力集中事項進行適當分權,使監督制約和分權貫穿整個項目管理過程中,已經完成的18個事項流程梳理,增加監督制約環節近50個,實現了所有權力事項都有監督制約,所有權力事項都有多個處室參與的工作流程。
聚焦科技『辦事不求人』 堅持完善機制促公平
按照『先立規矩後辦事』的思路,通過修訂制定規則,把科技人員關心關切的形式審查結果申訴、專家的選擇和使用、專家評審結果知情權、項目公示後異議的處理等制定了科學合理的規則和操作程序,努力實現科技項目評審『辦事不求人』。一是完善工作規則。使工作實際操作中更加規范、高效,減少自由裁量權,保證項目評審立項等工作公平、公正。目前8個競爭類科技計劃項目評審規則都已經制定完成並已經在工作中開始執行。二是簡化操作程序。結合評審規則的制定,進一步完善了相關管理環節和管理制度,如會同省財政廳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優化省級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通知》(黑科聯發〔2019〕11號),提出整合科研項目報表和材料、簡化科研項目預算編制、擴大科研項目預算調劑權限等15條措施。三是強化末端管理。出臺了《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終止工作規程(試行)》和《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變更管理工作規程(試行)》,使科技人員辦事有章可循。
聚焦『科技管理一張網』,堅持建設平臺做保障。
省科技廳積極學習浙江等有關省份經驗,加快建設公開統一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著力打造『科技管理一張網』。一是做好科技項目歸集,保障『一網打盡』。將現有科技計劃、科技服務、科技數據統一納入平臺建設。目前系統架構已經搭建,省中醫藥項目、科技創新基地獎勵、省重大科技專項一些科技計劃申報已經或陸續將新的系統中開展,通過讓信息多跑路,實現了科技人員少跑腿。二是做好標准化設計,保障信息共享。在推進創新平臺建設時,注重集約共享,對各類科技項目的申報表進行標准化的修訂完善,依托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實現『一表多用、一表多能』,杜絕各類信息重復填報,實現項目全周期『信息一次填報、材料一次報送』,打破了原有科技計劃項目相互之間存在的『孤島』現象,減輕了科研人員的負擔。三是做大共享專家庫,保障評審公平。通過積極協調,實現和陝西、浙江、遼寧等9個省份共享專家庫,專家數量從10000人增加到22416人,外省專家比例和高端專家比例大幅提昇,基本可以保證盲評、回避,高端專家評項目等評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