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魚繡傳承人王春艷。
黑龍江日報8月19日訊 文博會上,興致勃勃四處觀賞的烏魚繡傳承人王春艷對記者說,借著展會的機會,她要多看看其他藝術品種,尤其要看繪畫展,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對烏魚繡的創新和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北安是烏裕爾河的源頭,也是烏魚繡的起源地之一。『我是烏魚繡非物質文化第四代傳承人。』2005年,王春艷在北安通北鎮開辦了烏魚繡繡莊,免費向社會傳授刺繡技法,將自己十幾年的學習心得和掌握及獨創的技法傳授給慕名而來的刺繡愛好者。在成立之初,烏魚繡繡莊僅僅是個小作坊。王春艷告訴記者,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把農村的姐妹們組織起來,通過學習刺繡,做一些手工藝品,在農閑的時候補貼家用。
『我在刺繡的技法上博采眾長之外,還在傳統國畫中吸收了眾多營養,在畫風上注重采用豪邁開闊的北國風情,所以形成了我們「烏魚繡」與其他刺繡品截然不同的風格。』聰慧的王春艷勤奮好學、博采眾長、大膽創新,在『粗』『細』兩個字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她把過去烏魚繡的粗線長針腳的技法加以改進,變成了細線長針腳技法,並且對美術尤其是中國畫的大寫意、小寫意、工筆進行了細致入微的研究。她的刺繡作品在展廳裡經常會被游客們誤認為是國畫作品或者陶瓷印制畫作品,精細的針腳比發絲還要細。人物的眼睫毛、馬的鬃毛根根可見。另外,她一直大膽在做減法,南方多種刺繡都是滿繡即畫面是滿滿的針腳,而烏魚繡恰恰是善於運用國畫中的留白,大量的留白使得北國風光,尤其是冰雪美景顯得更加遼闊而生動……
王春艷明白,傳承並不是一味的固步自封,非遺技藝也要緊跟時代的腳步。王春艷通過對針法、色彩的改良,創新出獨具北方地域特色的『冰雪刺繡』。她的作品濃則達致飽和,亮則亮中見喜,雅則雅致富麗,人物面容安詳柔和,山水花鳥栩栩如生。2013年北安烏魚繡被確定為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5年省政府命名北安烏魚繡『王春艷技能大師工作室』、2018年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19年獲龍江工匠稱號。正是因為王春艷有了這份堅守和胸襟,歷經世事變遷的烏魚繡纔得以重新煥發無限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