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8月20日訊 中醫辨證施治治病治本的理念,深受國人信賴。4月24日,第三批『國醫大師』入選名單公布,在30人的名單裡,黑龍江省唯一入選者是盧芳。龍江醫派是全國僅有的兩個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以地域命名的中醫藥學術流派之一,具有鮮明地域和黑土文化特色。
一劑湯藥讓病危弟弟轉危為安
盧芳生於1939年,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小學時,祖父就教他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等中醫啟蒙書籍,為盧芳走向中醫事業起了積極的作用。1956年,盧芳考上了黑龍江中醫學院,沒人想到他第一個病人竟是親弟弟盧鑫。
1958年,黑龍江麻疹流行,他弟弟只有兩歲也未能幸免,先是發高燒繼而合並肺炎伴心力衰竭,在縣人民醫院住院,經多方搶救,效果不明顯,醫院下發了病危報告。盧芳趕到時,弟弟臉色青紫,奄奄一息。盧芳憑著家傳的醫療經驗和在大學學的醫學知識,認為這是麻疹未透,毒邪攻肺所致的麻疹合並肺炎、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他遂用宣毒發表湯僅一劑,弟弟竟轉危為安了,此事在當地一時被傳為佳話。後來,邁入而立之年的他被譽為黑龍江『四小名醫』之一。
傳統醫學結合臨床實踐自成一派
記得有一次盧芳出診時,一個病人被人抬了進來,瘦得皮包骨,頭發花白,牙掉得精光,45歲看起來像60歲。這名病人原是一個職工醫院的婦產科醫生,被診斷為彌漫性腦萎縮,家屬抬著她已到外省治了很長時間,醫生的結論是不治之癥。
盧芳對其進行了全面檢查,盧芳認為,根據《黃帝內經》『上氣不足,則腦為之不滿(萎縮)』,病人必須補中氣,重用黃?,黃?為君藥,用量要達到100克,再加上其他中藥飲片。如此服用了一個月,奇跡出現了,病人明顯恢復了活力,兩個月就能從二樓到一樓散步了,半年時間就能從病房到汽車站送客人了。後來,這位病人各方面功能恢復非常好,原來只有70斤的體重增加到100多斤。
盧芳在擔任哈爾濱市中醫醫院院長和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副局長長達15年的時間裡,仍然堅持定期帶徒出診、查房、搞科研、撰寫論文,出版專著。由於他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醫療特色,如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處方藥味少、藥量大等,深受同行和患者的信賴。他認為陰陽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他對《內經》陰陽學說的論述頗有研究。
毫無保留傳授學生桃李芬芳
52歲時,盧芳被批准為全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他將自己運用中醫經典治療疑難病例的方法、思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成功率領中醫院走出『西化』的發展模式,幫助醫院形成獨有的中醫藥特色和文化,獲得患者的廣泛好評。
2007年,盧芳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優秀教師獎,他的徒弟哈市中醫醫院專家門診主任郎宜男獲得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從醫58年,他從沒離開過臨床,他說,『為官是有任期的,行醫是一輩子的。組織需要我做什麼工作我就去做,但醫生是我最不能捨棄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