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無懼風雨肆虐心中裝著人民 ——南岔縣防汛救災工作紀實
2019-08-21 15:08:48 來源:東北網-伊春日報  作者:賈春華 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1日訊 鄉村、場所、社區……55名包片縣級領導和科室乾部24小時不間斷檢查巡護河堤、內澇低窪地段,不放過一絲險情和紕漏。

  7月28日以來,小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導致南岔縣一些鄉鎮、場所和社區產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耕地受災、局部地段山洪出槽、部分居民家中進水,部分路基、橋涵被衝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尤其近日陰雨連綿,讓防汛形勢愈發嚴峻。

  在洶湧的汛情災情面前,南岔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投入防汛救災、保衛家園的戰斗中。各部門、各鄉鎮、各場所和社區乾部群眾風雨同舟,衝鋒在前,用忠誠擔當為人民群眾築起了一道道衝不垮的鋼鐵防線,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

  聞『汛』而動,靠前指揮,率先垂范,哪裡災情最嚴重,哪裡就有黨員乾部。

  7月28日18時10分,南岔縣大雨傾城,降雨量達到105毫米,持續11個小時,造成部分橋梁、道路損壞和居民平房進水。汛情災情發生時,全縣上下以雨情為命令,連夜采取有效措施,由縣委、縣政府領導帶隊,分成5個救災領導小組,分赴各地,積極開展防汛抗災工作,對部分橋梁、道路設立了警示標志。

  從當晚大雨開始,全縣防汛抗災工作就高效運轉、有序應急,縣級領導24小時帶班、值班,各單位、防指重要成員單位加強水庫、河道、地質災害點、城市易澇點的巡查、檢查工作,各應急隊伍迅速開展防汛救災搶險工作,各級各部門風雨守望、齊心協力,牢牢把握住了防汛救災。

  在搶險現場,基層黨員乾部們就是一面面不倒的旗幟,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身先士卒,冒著暴雨疏散轉移群眾。針對東風、利民、文明、和平等幾個社區內澇和房屋進水情況,共出動黨員乾部、防汛指戰員、防汛民兵615人次,救援車輛50臺次,轉移安置受災戶33戶、45人,並在東方紅小學安排了食宿。

  晚上10時,縣委書記李繼剛帶隊到去年洪水重災區石頭河子林場等重點鄉鎮和林場所,實地檢查指導防汛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階段工作。在縣址各個內澇嚴重區域,縣委副書記、縣長申勇在大雨中指揮排澇,安排環衛車輛,組織環衛工人對內澇情況嚴重地段的淤泥、樹葉樹枝等雜物清除收運,突出做好排水口排水和路面積水的清理,連續工作12個小時,工作到7月29日早晨6時。為維護交通秩序,全縣交警堅守崗位,疏導交通,在危險地段,以自身充當警示標志攔截車輛,勸導繞行,確保行人和車輛安全。

  橋梁被衝毀,送病人就醫刻不容緩,緊急救援,打通河水中的救援通道。

  8月11日上午,南岔縣晨明鎮創業村70多歲的貧困戶姜萬榮老人突發疾病,急需送往南岔醫院治療,情況萬分緊急。但是通往創業村的公路由於連日來的強降雨,幾經修復後,又被洪水衝毀。縣委、縣政府接到報告後,立即指令縣應急救援大隊趕往創業村救援,並派出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喬洪生,副縣長姜世宏前去現場指揮。

  南岔縣應急救援大隊出動2臺執勤車輛和12名指戰員,在大隊長何純帶領下趕赴現場。經現場確認,被河水衝毀的橋梁長度為12米,同時因強降雨導致河流水位上漲水流增大,道路北側的近10多米的道路亦被河水衝毀,中間形成一個小島,造成整段救援河流的寬度達25米左右。

  根據現場了解,被困的病重女性患者70多歲,行動不便,不適宜用繩索橫渡營救。為此,現場救援人員不顧危險,采用了架設6米拉梯為簡易橋梁,連接河中心的孤島,另一部分水域,由救援人員采取涉水橫渡的方式通過。為確保救援人員安全,指揮員命令水域救援小組充分做好安全防護,並選派政治指導員祖炎楓帶領3名水性良好、有水域救援經驗豐富的隊員涉水橫渡,同時在上游設置一名觀察員,下游設置一名安全員。

  救援人員在冰涼的河水中橫渡到對岸後,在河岸兩側同時固定支點,救援人員將被困患者及一名陪護家屬做好安全防護,用橡皮筏子轉移至河對岸安全區域後,立即送往南岔醫院治療。隨後,救援人員將工程搶險技術人員用橡皮筏子運至河對岸搶修河道。剩餘兩名患者家屬由救援人員保護,通過搶修人員駕駛的挖掘機到達安全區域。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嚴防死守,全力以赴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兩個臺風、強降雨和水災的考驗,南岔縣所有縣級領導都在第一時間堅守一線,在各自包片責任區巡查值守,協調指揮,督導防汛抗災工作,充分發揮了「主心骨」作用,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向記者介紹說。

  8月13日14時30分,省政府召開緊急調度會議,防范應對第9號臺風『利奇馬』和第10號『羅莎』兩個臺風。省市緊急調度會議結束後,南岔縣迅速落實省、市領導指示精神,全員進入防汛緊急狀態,全縣3個鄉鎮、14個林場所、10個社區、27個行政村落實到55名處科級包保乾部身上。

  包片處級科領導到崗後,24小時帶班值守,時刻關注雨情、汛情,並和基層單位領導對責任區域進行不間斷排查、巡邏,對重點地段實行24小時嚴防死守;對薄弱環節,嚴密排查監控;對城區居民集中區域,重點做好防內澇工作;對地勢低窪的居民區,組織群眾疏散。

  縣黨政主要領導分別坐鎮防汛辦指揮調度,隨時利用電話、森防視頻系統檢查了解各地防汛情況,並到重點區域察看災情,責成紀檢監察部門跟蹤問效,對值班值守情況進行監督,確保防汛責任落實到每個區域、每個環節,做到全時段、全過程、全方位防御值守。

  從8月13日開始,南岔縣所有包片包點領導和包片科室負責人,一直堅守在所包單位,帶領廣大乾部群眾救災搶險,做到雨不停、水不退、人不走。

  為了應對突發災情,縣裡准備了充足防汛物資和救援隊伍。儲備編織袋12000條、無紡布1300平方米、砂土料10000立方米、鐵線4噸、救生衣200件,各類機械設備50餘臺。縣森防大隊、應急救援大隊全部集結待命,確保一旦發生險情能及時出動、及時搶險救援。

  目前,該縣設置緊急轉移安置點3處,分別是東方紅小學、晨明四中、浩良河小學,負責安置的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全部到崗,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住,東方紅小學已經疏散安排受災戶36人。

  積極應對火車突然停運,反應迅速、處置科學,在最短時間內免費將旅客送往目的地。

  8月16日21時20分,南岔縣接到南岔火車站電話通知,根據哈爾濱鐵路局命令,因水害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影響,8月17日大連至伊春的K1021次列車在南岔站終止運行,將有近500名旅客在南岔換車去伊春。

  縣委、縣政府接到鐵路部門通報後,立即上報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並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縣委書記李繼剛在伊春負責旅客到達後的指揮協調工作,縣委副書記、縣長申勇,縣委副書記趙秀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袁俊輝,副縣長姜世宏、副縣長候選人辛衍蕾緊急會商後,成立了由縣應急管理局牽頭,縣宣傳部、公安分局、交通分局、火車站為成員的旅客轉運救援小組,盡最大努力在最短時間將滯留旅客安全送達目的地。

  17日5時,縣旅客轉運小組人員和車輛全部在火車站集結待命,縣委常委、副縣長袁俊輝現場指揮旅客轉運。

  5時38分,K1201次列車旅客下車後,應急管理局的5名工作人員和車站派出的43名工作人員,按各自分工疏導站內外旅客,3個退票窗口全部開放,為滯留旅客辦理退票手續,鐵路派出所出動警力15人,負責維護旅客退票秩序。到6時31分,K1021次列車退票130張。同時,向旅客做好解釋工作,未在南岔火車站辦理退票的旅客,可在全國各地任意火車站均可辦理退票手續,不收取退票手續費。

  南岔交通運輸分局接到預計有543名旅客需要疏散的通知後,調派15臺客車,安排18名工作人員做好旅客轉運工作。K1021次列車到站後,對旅客全部免費,接走旅客299人,有188名游客被伊春龍建旅游集團旅游大巴車接走,還有56名旅客中途下車或自行解決。縣公安分局共出動警車5臺、警力32人,維護上下車秩序和交通秩序。

  據介紹,由於南岔縣反應迅速,處理得當、科學,讓全體滯留旅客非常滿意,未發生旅客投訴事件,無一名旅客滯留,整個轉運過程只用了近1個小時的時間。 從暴雨來臨到水災肆虐,南岔縣的黨員乾部一直堅守在防汛抗災一線。疏散遇險百姓、巡邏排查隱患、疏通排水渠道、搶修河堤大壩、轉運滯留旅客……在每一個現場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人初心使命,一次次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