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我省以綠色生態為底色吸引八方游客 龍江生態美人在畫中游
2019-08-26 07:5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付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6日訊 『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地理區位優勢,位於祖國『雄雞』之冠的黑龍江更得大自然偏愛,全省森林、江河、濕地、冰雪等豐富資源造就了壯美的自然生態,吸引八方游客,不負生態旅游大省美名。

  近年來,特別是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我省堅持發展與保護並舉,以資源優勢為依托,開發豐富優質的生態旅游產品,發展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產業。『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綠色是龍江最美的底色

  初秋的紮龍,蘆葦青葉茂盛,河道九曲回腸,藍天白雲下,幻化成一個斑斕的濕地世界。景區內一陣悠揚的音樂過後,哨聲響起,一群丹頂鶴飛上天際。來自內蒙古的游客趙雪寒告訴記者:『紮龍濕地真的太美了!這種離城市這麼近的自然生態的美,在別處真是難得一見。』

  距離齊齊哈爾市一個小時車程的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最大的蘆葦濕地,被列入中國首批『世界重要濕地名錄』。游客在紮龍觀鶴的同時,更驚嘆於這裡的生態美。

  作為全國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我省自然濕地面積達到556萬公頃,濕地公園77處,形成了全國最大的濕地保護體系,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水禽都將這裡當作重要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黑龍江旅游業『十三五』規劃提出『發展黑龍江生態旅游,挖掘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發展冰雪游、森林游、邊境游、濕地游、避暑游等旅游產業』,近年來,我省著力生態資源和旅游行業相結合,打造生態旅游重點項目,其中濕地游是生態旅游的重要內容。

  我省擁有全國最大的連片森林,森林覆蓋率全國排名第9,有『森林之冠』和『天然氧吧』的美譽;擁有全國最大的界江黑龍江,順流而下可以游一江水覽兩國風情;擁有全國最大的淡水界湖興凱湖,這些特有的稀缺性生態旅游資源,構成了獨特的生態游線路。

  綠色是龍江最美的底色,大森林、大濕地、大湖泊、大農業等豐富的生態資源使我省成為生態大省。涼爽宜居的氣候、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我省成為優質的生態旅游勝地。

  保護龍江綠色生態底色

  青山相伴,綠水隨行,令人心曠神怡的如畫風景,體驗森林、濕地的無限樂趣,生態游因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源源不斷的游客。

  近年來,我省以打造『兩座金山銀山』為抓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守生態紅線,推進『多規合一』,實行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開展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爭創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2015年開始,西起大興安嶺、東到長白山脈、北至小興安嶺,綿延數千公裡的原始大森林裡,千百年來綿延不絕的伐木聲戛然而止。2017年,黑龍江地方林業自然保護品牌形象標識(LOGO)啟用,以此為契機,我省積極搶建自然保護區,保護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目前,我省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50個,保護區總面積約793.7萬公頃,約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6.78%,超過全國14.88%的平均水平。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6個,面積348萬公頃,省級自然保護區78個,面積226.4萬公頃。已初步建設成類型多樣、門類齊全、布局較全面、保護價值極高的自然保護網絡,全省近80%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

  作為森林和濕地大省,我省建立了全省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協調機制,連續多年開展打擊亂捕濫獵亂食和非法經營鳥類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聯合行動。通過保護區建設,為各種鳥類、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和棲息環境。

  我省生態游也始終堅持發展和保護兩手抓。伏爾加莊園總經理韋敏芳表示,莊園開發堅持以濕地生態修復為核心,濕地保護為成果,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基本原則。莊園不僅有互聯網+、旅游+,更應該有濕地+,讓生態環境與旅游資源一樣服務於用戶,給都市人帶來回歸自然、享受健康生活的新體驗。

  擦亮生態旅游金字招牌

  『前幾年,人們對於生態游的熱情度並沒有那麼高,而現在,夏季來咱們省旅游的游客都是奔著生態游來的,都想看看森林、濕地、界江等,每次生態游線路一發出,很快就爆滿。』哈爾濱青年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安郁忠接受采訪時這樣表示。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旅游+生態』,釋放我省生態資源優勢,在原有生態觀光旅游產品基礎上,深度開發生態度假類旅游產品,形成以森林、濕地、溫泉、農業、水域等為特色的森林避暑養生度假、濕地科普度假、溫泉療養度假等產品類別,逐步形成以生態旅游度假區、生態度假小城鎮、生態度假農莊、生態度假營地為主要載體的生態度假產品體系。

  2017年8月,省旅游委印發《黑龍江省生態旅游專項規劃(2017—2025)》,提出力爭到規劃期末,實現生態旅游接待量佔全省旅游接待總量的50%,生態旅游收入佔全省旅游收入總量的5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今夏,省文化和旅游廳針對不同游客群體,推出了火山森林、鶴舞濕地、雙湖秘境、鄉居田園四條生態線路。

  我省不遺餘力地推進生態旅游,宣傳推介『走出去』、生態避暑客流『引進來』。2018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84億人次,同比增長12%;實現旅游收入2253億元,同比增長18%。2019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8837.9萬人次,同比增長10.28%,實現旅游收入1157.23億元,同比增長12%。

  在旅游接待人數方面,生態資源突出的旅游目的地表現更為搶眼。近年來,伊春市獲評中國最佳避暑勝地,哈爾濱市獲評『十大避暑旅游城市』,齊齊哈爾紮龍自然保護區獲評『中國十大最美濕地』,撫遠市獲評中國避暑休閑百佳縣,五大連池風景區獲評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一座座以旅游贏得矚目的城市,游客數量不斷攀昇。哈爾濱青年國際旅行社地接經理紀麟麟每天都會接待全國各地的游客,他說:『選擇生態游的游客一般是家庭型或同學、知青、戰友聚會等,這些人群熱衷於體驗自然景觀。我們近幾年接待的生態游團隊,反饋都很好,大家都很喜歡黑龍江的獨特自然風光。』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