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訊(記者 許諾) 文華璀璨,群星爭輝。在第十八屆全國群星獎比賽中,來自全國的7905個節目你方演罷我登場,於細微處著眼,折射出大視野,弘揚正能量、傳遞出世間大愛、人間真情。

黑龍江省群眾藝術館英皇拉丁舞團表演的作品《紅高粱》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斬獲國家文化藝術政府最高獎『群星獎』。該獎打破了15年來黑龍江省沒有獲得舞蹈類『群星獎』最高獎的記錄,也是我國首個獲得『群星獎』的拉丁舞作品,創造了歷史性的突破,讓黑龍江在全國的舞臺上迎來高光時刻。

日前,東北網記者對《紅高粱》主創人員進行專訪。作品《紅高粱》由黑龍江省群眾藝術館舞蹈編導崔雯霓、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舞蹈編導董東洋創作編排。運用拉丁舞的舞蹈形式,融合中國題材,創作的敘事性舞蹈,作品再現了男女主人公在抗日戰爭年代不朽的愛情故事,以及中國人民與侵略者頑強斗爭的民族精神。

作品《紅高粱》演出團隊有24名舞者,是從黑龍江省各地抽調而來的。進入團隊就需要全方位的配合、排練和演出,大家不僅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也付出了汗水和淚水。
飾演九兒的方欣說:『因為我本人比較喜歡《紅高粱》的故事情節,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作品,都在我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真的讓我適應九兒的角色和感受她的情緒,還是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編導老師也是一遍遍的不滿意、否定我們,我們只能在排練中突破自己,最後在不懈地努力下找到了狀態。』
『在排練的過程中,我的手受過傷,停過一段時間,醫生跟我說兩年之內跳不了舞,當時心情無比的難過,後來慢慢的做康復治療,在恢復的過程中,繼續一起排練。感謝董老師給我餘佔鰲這個角色。』演員趙家偉說。
作為《紅高粱》的創作編導崔雯霓和董東洋在生活中是一對夫妻,崔雯霓說:『我們是大學同學,也是工作中的合作伙伴,我們有一個共同夢想——群星獎,為了這個夢我們一起努力了12年,在這期間我們一直堅持著群文舞蹈的創作,雖然歷經很多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一直努力著、堅持著,終於實現了我們的夢想。』
崔雯霓出生成長在藝術世家,她的父親崔明河和母親尚福靜目前都在哈爾濱市群眾藝術館工作,也是這次獲獎作品《紅高粱》的輔導老師。這次《紅高粱》獲獎,是15年來黑龍江省群眾文化在舞蹈類首次獲得全國『群星獎』大獎。而15年前,正是崔雯霓的父母代表黑龍江獲得了當時全國『群星獎』廣場舞類的『最佳編排獎』。這也讓崔雯霓從小就對『群星獎』有了認知,並在進入群文領域工作後,將獲得『群星獎』作為了目標。
對於《紅高粱》,崔雯霓說了很多作品中的亮點,如用人擬境,營造浪漫的氛圍,拉丁舞的扭胯動作與高粱搖擺形象貼切。在舞蹈的設計中,群舞不僅是模擬高粱的形象,更是男女主人公情感的外化。用拉丁舞演繹『紅高粱』,拉丁舞中斗篷舞段既是表達火焰的燃燒,更是表達人們對失去九兒的痛苦以及對侵略者的仇恨與憤怒。
記者了解到,在比賽前期,《紅高粱》在黑龍江省群星獎的初賽中以全場總分第一的成績入選了全國復賽,經過重重選拔,披荊斬棘,最終來到了『群星獎』決賽的舞臺,向全國展示了黑龍江舞蹈的魅力與風采。該作品是全場唯一一個以拉丁舞為表現形式的敘事性舞蹈,外國的拉丁舞與家喻戶曉的中國故事完美融合,體現出大膽創新,作品最大的亮點是編導用全新的結構和設計展現了一個震撼且完全不同的『紅高粱』,給予了舞蹈版『紅高粱』全新的生命力。
好時代纔有好題材,好創新纔有好發展。黑龍江省群眾文化正如一朵翻滾的『浪花』,始終活躍著基層文化氛圍,詮釋著時代發展成就,繪就著一幅幅人民群眾生活的美好藍圖。在黑龍江省群眾藝術館舞蹈編導崔雯霓看來,黑龍江群眾文化之所以碩果豐收,是因為它緊隨時代脈搏,創作了一系列具有龍江地域特色的『叫好又叫座、入眼又入心』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