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8月29日訊(記者陳顯春)29日上午,『壯麗70年振興看鶴城』---網絡媒體走進齊齊哈爾大型宣傳報道活動來到中國一重采訪時了解到,一重職工劉伯鳴是中國最大的15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的操作者,他從事鍛造29年,用匠心匠藝鍛造大國重器,出色完成AP1000錐形筒體、水室封頭、619噸核電常規島轉子等諸多超大、超難鍛件的鍛造任務,為中國一重在超大鍛件制造作出了積極貢獻。


核電大型鍛件是世界公認的綜合性能要求最高技術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錐形筒體鍛件是核電蒸發器中重要的部件,由於制造難度大,一直依賴進口。如何實現核電鍛件全部國產化更是擺在所有鍛造人面前的重要課題。接到錐形筒體鍛造任務後,在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劉伯鳴義無返顧,全身心投入技術攻關。無論是白班還是二班,他無時不在思考工藝參數、琢磨變形過程,回家後用面團模擬錐形筒體的變形過程。工作期間,他經常拉住技術人員反復討論某些參數和可能的變形過程,有時候為了盡快解決一個關鍵點,他深夜兩三點鍾打電話和技術人員討論模擬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劉伯鳴和技術人員前期大量工作,終於找到了錐形筒體鍛造過程的關鍵控制點。采用劉伯鳴提出的關鍵點控制方法,錐形筒體在中國一重鍛造成功,不僅填補了國內鍛造技術的空白,也徹底打破了此類核電關鍵鍛件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華龍一號』作為中國核電主打品牌,是我國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產品。在『華龍一號』首批項目中,中國一重承制了所有3個項目6個機組的主要設備。其中核反應堆壓力容器、蒸發器、主泵泵殼、主管道等高難度鍛件的鍛造重任落在了劉伯鳴的肩上。劉伯鳴很清楚這類關鍵核電鍛件的制造難度。為了完成主泵泵殼鍛造任務,從計算機數值模擬、制定工藝方案到模具的設計與制造,再到鍛造過程中的加熱方法、操作流程,他與專業技術人員全程參與、協同作戰,依據已有的核電鍛件技術基礎和生產經驗,不斷完善基礎工藝數據,攻克了各個環節的操作難關,圓滿完成了『華龍一號』主泵泵殼鍛件首件制造。
劉伯鳴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兼任著勞模創新工作室組長。工作室創立之初,就形成了『突出勞模示范引領作用,營造全員參與技術創新氛圍。他帶領的團隊也先後被評為『齊齊哈爾市技能人纔(勞模)創新工作室』和『黑龍江省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
幾多耕耘,幾多收獲。劉伯鳴二十多年的鍛造生涯亮點頻現,獨創30多種鍛造方法,開發30餘項鍛造技術,填補多項國內鍛造空白。劉伯鳴也因此受到了中國一重和各級組織的多次表彰和獎勵。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黑龍江省首屆龍江大工匠、首席技師,省十二屆勞動模范,黑龍江最美工作者。面對如此多的榮譽,劉伯鳴依然不改初心,更加熱愛中國一重,水壓機已融入他的靈魂和生命,他決心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共和國的鍛造事業,為中國一重和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