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警34年,王洪超(右二)一直工作在基層。
東北網8月30日訊 這是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
8月25日11時30分許,紅崗公安分局社區警務大隊黨支部書記、社區警務四大隊大隊長王洪超不幸殉職。在辦理某專案過程中,王洪超連續工作55個小時,因勞累過度引發心源性猝死,犧牲在工作崗位上,年僅55周歲。
自1979年大慶市公安局建局以來,這已經是犧牲的第84名民警了。
『我有點累,想休息一會兒』
他倒在沙發上再也沒起來
『我有點累,想休息一會兒。』
8月25日11時30分許,辦理某專案連續工作55個小時的王洪超回到單位後,臉色蒼白,他讓其他民警幫著取材料,自己倒在沙發上說想睡一會兒,這一睡就再也沒有起來。
8月28日,記者來到了他所在的紅崗公安分局杏樹崗社區警務室,正對著大門懸掛的『民警公示板』上,王洪超的照片排在第一位,上面有他的聯系電話和微信二維碼。他嘴角上揚,一臉正氣,和肩上的警徽一起,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一切那麼平靜,就如同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
『頭兩天從院裡走,還看見他在加班,突然人就沒了,再也看不見了……』轄區居民王秘文看著眼前的照片,哽咽了,背過身去,用手抹著眼角的淚。
從警34年,王洪超一直工作在基層。2005年警務改革後,他乾起了『片警兒』。他所在的社區警務四大隊負責管轄杏樹崗鎮的警務工作。這是紅崗公安分局唯一一個農村轄區,轄區面積430平方公裡,有10個行政村,一個鎮屬街道,34個自然屯,實有人口4.4萬餘人,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部,治安狀況十分復雜。在別人眼裡,這裡又髒又累,是一個『看不到成績、費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可王洪超一乾就是這麼多年。
『我們這不好管,你看看,現在讓他管得多好,誰有啥難事都願意找他。』王秘文忘不了王洪超第一次到家中的情景。了解到自己家庭困難,還要供3個大學生上學,王洪超時不時就給家裡送米送面,每年過年都不忘去家裡看看,扔點兒錢。
『是一個好警察啊!』得知有媒體來采訪,轄區居民不約而同地來到了警務室,回憶起過往種種,不少人哭了。這個消息對他們來說太突然,誰都沒有想到,前一陣子還到村裡宣傳『掃黑除惡』、有說有笑的警察,突然間就陰陽兩隔了。
民警們把大家讓進房間,默默地搬椅子,拿水。會議室的大屏幕上,播放著王洪超生前的工作照,看著屏幕,大家眼裡含著淚花,所有共處的一幕在此刻都成為永遠的回憶。

便民直通車滿載著王洪超為民服務的情誼。
幫辦戶口、做飯
他為村裡老小操碎了心
居民董洪榮走進警務室時,紅著眼睛,她說,一路上,她越想越痛,是心痛。
董洪榮記起王洪超幫助鄰居王金庫辦戶口的事。
『搬走10多年了,戶口弄丟了,再補的時候得找底兒,托家裡人辦了多少次,也沒弄明白。』董洪榮說,王洪超下村知道了這件事,電話裡安慰王金庫不要著急,說『盡快』。不到一個月,就辦下來了。王金庫為了感謝王洪超,特意從遼寧坐火車回來,就為了請他吃一頓飯,卻被拒絕了。
『掙錢都不容易,吃啥飯,我都這麼胖了,不吃了。』董洪榮至今還記得王洪超的話。飯不吃,王金庫又買了煙送給王洪超,也被他拒絕了。
『這些年,沒聽說他收過誰的禮,人是真好,真為我們著想啊!』董洪榮說,王洪超隔三岔五就和民警去周邊村子現場辦公,盡心盡力地為他們解決大事小情,比他年齡小的都喜歡喊他『超哥』。
『超哥』的片區老人和孩子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讓他操心的事兒也多。
轄區有一個12歲的男孩父母沒有登記結婚,母親生下他後離家出走,父親得了重病去世,孩子一直沒有戶口。眼見孩子要上中學了,戶口必須得解決。
王洪超通過公安系統,查詢到孩子母親現在的住處,做她的思想工作,孩子母親最終同意做親子鑒定。他又聯系了親子鑒定機構,減免了3000多元的鑒定費用,孩子終於有了戶口。
義和村的一名老人80多歲了,無兒無女,身體不好,是村裡的低保戶。王洪超每次走訪,都不忘給老人捎去點東西。趕上飯口,他就給老人燜飯、做菜,他就像照顧自己的父親一樣照顧老人。
『這麼多年了,他從來都是這樣,沒有架子,我們跟他對脾氣,有啥話都願意和他說。』居民徐德龍回憶,有一次,他的四輪車陷進了泥坑裡,怎麼推都推不出來。王洪超路過,把警車停在了路邊,下去後,二話不說幫著堆車,被濺得一身泥巴也不嫌髒。

這樣簡單的畫面,成了永遠的回憶。
姐妹鬧糾紛
他忍著胃痛往屯子跑
過日子家長裡短,柴米油鹽,34個自然屯一年發生的矛盾有多少?
有了矛盾,居民首先想到的是找王洪超,這也是他經常到屯子裡的原因。誰家有矛盾糾紛,他知道了立刻上門調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中。
2016年7月11日晚,轄區內的倆兄弟因瑣事慪氣,動了手。弟弟揚言不想活了,要點火燒了哥哥的房子。王洪超了解二人的脾氣,分頭做思想工作,後來,兄弟倆握手言和。沒多久,哥哥借錢給弟弟,在前院蓋起了三間大磚房,兄弟倆一起養豬,日子越過越好。
2018年4月,先鋒村倆姐妹因為土地上的事,鬧得不可開交,差點兒動手。電話打到王洪超這兒,他顧不上胃疼,立即往屯子跑。
王洪超進屋時,兩家人還在吵,他就在一旁認真聽,不緊不慢地跟姐妹倆講道理,姐妹倆最後和好如初。王洪超所在的警務室每年調解矛盾糾紛多達上百起,經他手調解的矛盾糾紛就佔了一大半。
『消消火氣,換位思考』,在警務室的牆壁上,8個大字非常醒目,這是王洪超解決矛盾的『八字』方針:矛盾擺桌面上,向理不向人,一碗水端平。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王洪超建立起了視頻調解系統,引進了『和為貴』專用調解平臺,實現了調解工作的『智能化』『遠程化』。成功化解了一批具有農村特點的『舊案』『積案』,預防了興隆牧場村民群體械斗等一批可能導致民轉刑、治轉刑事件。
昇級警務室
他創建了『楓橋經驗』紅崗版
『一心紮根在片區,一心想把片區管好,從來沒有見他有過消極情緒,每天嘴裡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在紅崗公安分局副局長張振祥的眼裡,王洪超鑽研業務,與時俱進。他結合轄區實際情況,研發了集『839幢戶圖、CAD地籍圖、谷歌地理圖』為一體的『三圖融合』技術,創建了『楓橋經驗』紅崗版,成為了紅崗社區警務工作的亮點。
2017年,在紅崗公安分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支持下,王洪超多方聯系,對杏樹崗警務室進行了改造昇級和規劃設計,設立了辦證服務大廳、調解室、閱覽室、監控室等功能室。昇級後的警務室,達到了全市公安警務室一流水平,方便了轄區居民辦事,更拉近了警民的感情。
2018年3月,王洪超結合新時代公安工作新要求和轄區實際,將一臺11座金杯面包車改裝成『便民警務直通車』。每周定期深入轄區村屯為居民服務。走下去,也知道居民更需要什麼。
6月份,杏樹崗警務室聯系鎮村綜治部門,組建起民間調解組織,搭建起綜合治理平臺,開通了『便民警務直通車』。這回王洪超聯合綜治、司法、民政、信訪等相關部門人員,一起定期深入鄉鎮村屯,辦證辦事,調處糾紛,宣傳法制常識,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除此之外,王洪超開展守護鄉村平安建設,推進『雪亮』工程,在警務室建設了監控大廳,視頻巡控,實現了『村村通,無死角』。
在王洪超的努力下,杏樹崗警務室被市公安局確定為『楓橋經驗』創建活動第一批示范點,經驗在全市推廣。先後被市公安局評為『先進警務室』 『創建楓橋經驗先進單位』 『鐵人式公安所隊』等榮譽稱號。本人先後被評為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深挖犯罪能手、大慶市公安局『孫傑式社區民警』、鐵人式公安民警、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嘉獎3次。
母親去世時
他守在抗洪搶險的堤壩上
在居民和同事眼裡,王洪超就像是太陽,每天都散發出溫暖的光。然而,鮮有人知道,他背後的付出。
2005年,王洪超感覺腿疼得厲害,走路費勁兒,實在忍無可忍,纔去醫院。經診斷,他患上了骰股頭壞死,醫生建議住院治療。可他一聽是慢性病,執意放棄住院治療,改用口服藥。這些年來,他從來沒有因為行走不便耽誤過一次工作。
今年5月,王洪超腳踝扭傷,腳腫得像個饅頭,他只請了兩天假,便拄著拐杖上班了。他說:『我雖然出不了警,但坐在家裡看個門還可以。』他所說的『家』,就是杏樹崗社區警務室。
參加工作以來,王洪超很少休年假,總說事多,脫不開身,偌大個轄區,哪有沒有事的時候?王洪超曾經和同事說,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好好陪陪家人。
2014年,王洪超的母親病情惡化,妻子守在醫院20多天。當時正趕上肇源發大水,王洪超和局裡領導、同事都在堤壩上搶險。母親去世當天,他仍在搶險一線。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很少落淚的他哭得像個孩子。
還有一次,王洪超也落淚了。那一次是在機場,送孩子去廈門工作。王洪超看著孩子離去的背影,覺得自己對不住孩子,偷偷哭了。孩子上高中的三年,王洪超一次沒接送過。學校開家長會,王洪超只去過一次,還走錯了班級。
王洪超常下鄉,媳婦怕他犯高血壓,習慣在他貼身口袋裡裝幾片降壓藥。沒人時,他就偷偷扔一片到嘴裡,不喝水,就那樣咽下去。別人看見了,遞給他水,他憨笑著說:『這些年在外頭風餐露宿,習慣了。』
有時下村屯,因為辦案過了飯時,王洪超就在外邊對付一口,一塊面包,一根香腸,或者上老鄉家要點兒開水,泡碗方便面。村裡乾部喊他一起吃飯,王洪超總是擺手。
『執行任務的時候總說,等完事了,一定抽時間好好陪陪家人。』同事說,王洪超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而現在,在王洪超的世界裡,不會再有永遠執行不完的任務,亦不會再有好好陪陪家人的機會。8月29日,王洪超的遺體在鮮花簇擁下與這個世界告別,至此後,『王洪超』這個名字將與他一樣犧牲的83名戰友,刻在『英烈園』的豐碑上,成為一種精神,一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