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湯原:『紅』底蘊『綠』引擎,打造『美麗經濟』
2019-08-30 14:00:02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英鑫 莊園 王原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題:【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湯原:『紅』底蘊『綠』引擎,打造『美麗經濟』

  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莊園 王原龍

  作為國家一類抗日革命老區,這裡誕生了中共北滿省委領導下的下江地區第一個黨支部,第一個中心縣委和著名的抗聯第六軍。如今的湯原,不僅是紅色抗聯聖地,更是綠色休閑之都,美麗鄉村旅游搞得如火如荼。

  近日,東北網『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報道組走進湯原縣的當晚,湯原縣北靠山村的百姓大舞臺上,一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進景區』歌舞表演正在進行。觀眾中,除了當地的村民,更有許多周末前來游玩的游客。

從前的北靠山村村民房屋。
如今的北靠山村房屋和街路。

  來自鶴崗的游客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和朋友們一起來湯原參加同學聚會,『來了纔發現,收獲很大!』在北靠山村史館不但可以了解紅色抗聯文化,還能感受到鄉村旅游帶來的綠色生態。

北靠山村史博物館。

  據了解,近年來湯原縣圍繞打造建設全省生態旅游精品區的總體戰略,推動詩與遠方的深度契合,深入融合紅色文化、森林文化、朝鮮民俗文化,打造一批精品民宿、鄉村旅游點、鄉村度假地等旅游景區景點。重點打造沿線上的金星村、北向陽村、北靠山村、竹青村、香山村、腰營林場、大亮子河林場等7個節點,形成鄉村旅游『百裡景觀大道』,完善集餐飲、住宿、采摘、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全旅游產業鏈,支橕帶動全域旅游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群眾致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1月至7月共接待游客9.6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綜合收入2800萬元。

湯旺金星村基礎設施完善。

  發展鄉村旅游以來,村裡『跑山』村民綠色生態的蘑菇木耳都端上了游客們的餐桌,再也不愁賣了。不僅如此,農閑時間的一部分村民們離開了麻將桌,走進景區當起了服務員。通過旅游企業+合作杜+農戶方式,讓貧困戶通過參與農家樂、旅游服務等增加收入,使貧困戶離土不離鄉,在旅游產業鏈、價值鏈打造中受益。目前,該村已有100多戶與公司簽訂了訂單,發展庭院經濟、綠特色養殖。

湯旺朝鮮族風情園。

  據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焦宏太介紹,湯原縣委、縣政府在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資金投入上,以政府為主導,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政府與企業共同出資建設,即政府負責房蓋、牆面等基礎建設,旅游龍頭企業負責室內改造建設。目前旅游公司投入建設資金3000餘萬元。在收入分配上,農民、企業、政府按不同比例分成。農民以房屋入股形式提供房屋的,按15%參與利潤分配,以房屋租賃形式提供房屋的,每年租賃費5000元至7000元。

  如今,湯原縣將抗聯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既為紅色文化的傳承找到了實實在在的載體,也為鄉村旅游注入了靈魂和動力。

  從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至湯旺鄉金星村,『百裡景觀大道』如同穿著一串寶石的金絲線,將這條旅游路裝扮得異彩紛呈。北靠山村的紅色文化游、湯旺朝鮮族鄉金星村的民族風情游、腰營林場的森林文化研學基地游等各具特色的元素構成了全縣鄉村旅游的一條『發展振興之路』。正是這條路讓百姓看到鄉村振興、產業致富的希望和潛力。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