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訊(記者 陳顯春)30日,『壯麗70年振興看鶴城』——網絡媒體走進齊齊哈爾大型宣傳報道活動來到甘南縣興十四村,探訪了該村村史館、生物質發電廠、煎餅加工廠等地,興十四村能有今天的富裕和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興十四村黨支部書記付華廷雖然年事已高,但講起興十四的村事仍意氣風發,用他自己的話說連講三個小時不重樣。興十四村的每一步發展進步,都與付華廷密不可分。他帶領村民們從一無所有到現在的人均收入7.68萬元,興十四的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成功范本。

據介紹,興十四村距甘南縣城東南17公裡處,是1956年由山東臨沂地區移民響應黨中央開發北大荒號召組建起來的移民村。幾十年來,在村黨委書記付華廷的帶領下,興十四村始終沒有分田到戶,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現已發展成為幅員4.2萬畝,其中耕地2.4萬畝、人工林1.5萬畝,人口11600多人的高標准社會主義新農村。

隨著煎餅廠四臺煎餅機不停旋轉,香噴噴的大煎餅熟了。『正在擴建廠房,現在生產量不夠賣的。』導游一邊介紹情況,一邊招呼采訪團記者品嘗煎餅。在生物質發電廠施工現場,發電車間、冷卻塔、辦公用房同步建設,工程量已經過半,該項目被列入黑龍江百大重點項目。

為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興十四依托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不斷加快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不斷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帶動旅游等第三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加快了人口聚集,實現了產城融合發展。同時,興十四始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實現了農民生活小康化。在村辦企業的基礎上發展組建了擁有多家企業,集農、林、牧、農產品精深加工、生態旅游、房地產開發於一體的黑龍江富華集團,形成了『生態農業、鏈條產業、集團推進、規模經營、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格局。2018年,興十四村和富華集團總資產達到23.84億元,總收入實現21.41億元,人均收入7.68萬元。

如今的興十四村,聚焦特色產業,加強組織建設,在村黨組織帶領下,發揮全村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逐步走出了一條品質優、市場好、效益高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先後受到國家、省、市、縣各級表彰獎勵500多次,其中1979年受到國務院嘉獎,先後被評為首批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特色小鎮、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十大特色村、國家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村、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范村、全國生態文明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榮譽。
新時期,興十四村和富華集團將進一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緊緊圍繞發展這一中心環節,大力發揚『拓荒牛』和『闖關東』精神,搶抓機遇,真抓實乾,進一步做精第一產業、做大做強第二產業、做活第三產業,把興十四村建設成為一個高標准、現代化的城鎮,全面實現城鄉一體化,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