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肇源:現代農業,崛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9-09-04 13:0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郎艾迪 劉楠 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寫在前面的話——

  壯麗七十年,奮斗新時代。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龍江自強不息!

  站在時間的節點上回望過去,70年來,龍江大地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滿載榮光的『共和國長子』,到正在走向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從昔日人跡罕至、泡澤密布的北大荒,如今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大糧倉』……廣袤黑土地上,一代代勤勞質朴的龍江兒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砥礪奮進,譜寫了昂揚向上的時代篇章,與共和國同頻共振,高歌猛進。

  為時代放歌,為歷史畫像。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到來之即,東北網啟動了『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活動。三支全媒體采訪小分隊誓師出擊,在這個分外涼爽的北國盛夏,走向正生機勃發的黑土地。我們將牢記新時期媒體的初心與使命,增強腳力、眼力,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成長年輪,用鏡頭和筆端去感知時代的體溫,觸摸發展的脈動;我們將發揮媒體融合的威力,增強腦力、筆力,用全新的視角和現代化的傳播載體,撫今追昔,用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數據展現滄桑巨變,描畫龍江人史詩般波瀾壯闊的畫卷;我們將帶著深深的敬意和思索,去探尋和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起源和生動實踐,那一定是鼓點鏗鏘,蕩氣回腸!

  跨越千山萬水,仍在跋山涉水。再一次出發,是為了不忘昨天,無愧今天,更是為了無限美好的明天。我們將揮灑激情和汗水,濃墨重彩謳歌這片熱土,為龍江加油!為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題:【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肇源:現代農業,崛起在希望的田野上

  東北網記者:郎艾迪 劉楠 許諾

  

  東北網8月28日電(記者郎艾迪 劉楠 許諾) 農業,作為黑土地上最古老而厚重的產業,隨著時代的步伐而不斷嬗變。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大農民也真切地感受著改革帶來的紅好,以及農業技術革新轉型產生的實惠。

  肇源縣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北岸、嫩江東岸,松花江、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在境內交匯。全縣劃分為23個鄉鎮(場)。近日,東北網『走龍江大地、看今昔巨變』報道組走進大慶市肇源縣。

肇源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強勢。
肇源縣現代農業築牢發展根基。
肇源縣現代農業築牢發展根基。

  作為肇源縣八大灌區之一的三站中心排灌站,見證了肇源縣水稻從無到有、從簡單粗放經營到規模化精准發展的歷程。如今,肇源縣已建成沿江百萬畝智能化水稻產業帶,三站鎮全新的排灌站建成投用,歷經近60年的老排灌站已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肇源縣把發展二三產業建立在現代農業基礎上,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方向。借資源和產業優勢,構建起了『1+3+N』產業格局,努力實現經濟新常態下新一輪的『彎道超車』。

肇源本土大米。
肇源縣大米生產。

  說起近半個世紀來水田生產的變化,今年72歲的三站鎮宏旗村農民孫啟發深有感觸:『原先根本就沒有水稻,1958年開始種水稻,那時候用草包裝種子,放乾線水溝泡,泡多少天,出沒出芽也不知道,揚地裡後到秋天也收不到多少糧食;現在好了,種水稻選優良品種,用科學的方法催芽,機械種植機械插秧,畝產都超千斤。』

  肇源縣農業局副局長楊洪東說:『幾十年來,肇源縣農業緊緊依托特色資源、產業等優勢,穩基礎、調結構、轉方式,在落實和完善各項惠農政策、轉變農民生產觀念、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更新種植品種、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水平等多方面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提昇農民市場化和組織化程度,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收入逐年在增加。』

來自肇源縣的四世同堂。
現在的人民廣場路北。
現在的鄉村路是白色路面。
現在的肇源縣八大灌區之一的三站中心排灌站。

  據《肇源縣志》記載,1983年,肇源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17.8元,到2017年,肇源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7萬元,是1983年的40倍。

  歷經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在農業改革各項政策的扶持下,肇源縣農業發展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國家八部委確定為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入選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縣,並連續10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昔日的三站灌區。
昔日的鄉村路。
昔日人民廣場路北。

  在農業綜合配套改革推動下,肇源縣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質量安全控制、標准化生產和產業化龍頭引進,不斷提昇以肇源大米為主打的綠色健康產業價值鏈。『肇源大米』入選國家初級農產品類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價值位列全國第20位。

  在未來,肇源縣將緊緊圍繞農村農業發展,深化農業生產、農村土地制度、農業經營方式等方面改革,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全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探索實現『五個振興』為重點,以承接上級政策為著力點,統籌規劃,有序推進,一批試點鄉村的振興大幕正徐徐拉開。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

【專題】走龍江大地 看今昔巨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