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高新區主體區鳥矙。

大慶華科公司大乙烯項目區。

延鋒彼歐(大慶)汽車外飾系統有限公司保險杠生產線。

大慶華為雲計算數據中心。

龍油石化年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及年95萬噸聚烯烴項目施工現場。

大慶溢泰化合物半導體新材料產業園項目。
黑龍江日報9月9日訊 這裡建有煉油結構調整優化昇級、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等一批『油頭化尾』大項目,是我省唯一的中國化工30強園區;這裡『智造』的豪華轎車出口68個國家和地區,志在打造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這裡有鋁合金加工材巨型項目,正在進軍國內知名的金屬新材料生產基地;這裡有華為雲計算數據處理中心、化合物半導體新材料產業園、3D打印產業基地……這裡就是大慶國家高新區,是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產業園、中國十佳優質營商環境產業園區。
27載春華秋實。承載著大慶經濟轉型重任,擔負著龍江振興發展使命,大慶高新區鏗鏘行進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之路上,帶給大慶乃至龍江一個又一個震撼、一次又一次驚喜。
進入新時代,大慶高新區圍繞大慶市『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戰略部署,瞄准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建設大慶經濟轉型核心區,集中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區、創新發展引領區、改革開放先行區、產城融合示范區。
譜寫新時代的轉型華章,爭做振興發展的『答卷人』,大慶高新人務實創新,一路向前。
產業項目聚集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站起來』
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著力構建石油化工、汽車、新材料、戰略新興及現代服務業『3+N+1』產業格局,著力打造石化、汽車、新材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全鏈條發展『油頭化尾』產業。聚焦做大『油頭』擴量昇級抓突破。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優化昇級項目全部達產後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59億元、稅收30億元,提供原料總量提昇至117萬噸;龍油石化年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及年95萬噸聚烯烴項目投產後年可新增銷售收入193億元、稅收21億元,提供石化原料350萬噸。聚焦承接原料統籌設計抓謀劃。規劃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橡塑3個超百萬噸『化尾』產業基地,規劃建設乙烯、丙烯、碳四、芳烴4條重點產業鏈30個招商項目,總投資額達468億元。聚焦延長『化尾』全力以赴抓招商。吉化星雲、宏偉慶化等項目全部建成,年可新增產值275億元、利稅56.2億元。
壯大汽車產業規模。大慶沃爾沃公司采用全球最先進的可拓展整車生產平臺,2018年產值突破340億元,S90豪華轎車出口歐美等68個國家和地區。計劃投資14億元的生產平臺改造昇級已進入尾聲,投用後自動化程度將提高到70%。推動上產擴規,新款車型即將試生產。預計到2022年,可帶動引進汽車零部件企業30家以上,推動汽車全產業鏈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豫港龍泉鋁合金加工材項目計劃總投資330億元,是計劃投資總額最多的省『百大』產業項目。年底前部分廠房將實現全封閉,全部達產後年產板帶材120萬噸、擠壓型材50萬噸、精深加工20萬噸,年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實現稅收100億元。加快引建高鐵客車板及車身、汽車板及車身、全鋁掛車等下游配套項目,打造國內知名金屬新材料生產基地。
加快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重點推進華為雲計算數據中心部署雲平臺設備和系統,已安裝742個機櫃,打造東北石油大數據處理中心、省內信息消費中心、智能制造中心和外包產業中心。溢泰公司投資21億元建設國內首個化合物半導體新材料產業園,砷化鎵晶片、磷化銦晶片、碳化硅晶片、鉭酸鋰晶片等6個子項目全部建成,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一批『三新』項目建成投用,本土化『小巨人』企業實現突破。大慶億萊檢驗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石化檢測院士工作站獲批省院士工作站。黑龍江多維時空自由制造工業中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3D打印產業基地,日前與俄羅斯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與多家企業簽訂1.1億元意向性訂單。思特傳媒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內首家將互動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展館展廳、數字藝術展等行業,產品遠銷英國、美國、日本等45個國家。
今年,大慶高新區持續打響產業項目攻堅戰。截至8月末,開復工5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44個,已累計完成投資64億元。
創新發展引領活力迸發內生動力『強起來』
持續打好創新驅動攻堅戰,加快構建研發、孵化、轉化、放大『四位一體』科創體系,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政策鏈『四鏈融合』,持續提昇創新發展能力。
搶抓國家支持打造特色載體推動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昇級工作的政策機遇,成功申報並獲批國家科技資源支橕型『雙創』昇級園區,已完成第一批中央2500萬元專項資金和2019年高新區5000萬匹配資金的撥付工作。依托駐慶央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骨乾企業,聯合申報國家級研發中心,東北石油大學國家能源陸相砂岩油田開采研發平臺已獲批復。建成前海創投新經濟產融服務基地、豬八戒雙創產業園、億蜂國際創新示范基地等省級以上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12家,在孵企業1000餘家,畢業企業435家。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集團合作建設的雙興智能科創中心首批6個產業項目開始研發和試生產,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石油化工研究中心共建中試基地全面運行,全區年均轉化科技成果超過100項。高新產業引導基金、半導體新材料產業基金、能源產業基金等5支基金已實現封閉運行,基金總規模65億元。
努力建設人纔體制機制靈活、區域政策優勢明顯、各類人纔大量匯聚、科技創新活力迸發、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的東北地區人纔聚集區。
每年設立5000萬元人纔專項資金,高層次人纔創業給予最高200萬元的啟動資金和2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提供最高50萬元的成果轉化支持和100萬元的研發平臺建設支持。三年來累計引進人纔4000餘人,為大慶沃爾沃、延鋒安道拓等企業招聘各類人纔2000餘人。截至目前,共引建16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5個院士工作站、2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引進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纔1人、國務院津貼人纔1人、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省級領軍人纔梯隊2個。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11家,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3.58%。開辦『新經濟大講堂』,實施『企業家發展計劃』,建立技術技能人纔『雙元制』培育機制,選拔『高新英纔』。開闢人纔『綠色通道』,實施人纔安居工程,投資850萬元高標准改造標准人纔公寓、專家公寓、領軍人纔公寓,投資1.3億元規劃建設14萬平方米的藍領公寓。為大慶沃爾沃工廠引進的人纔兌現130套價值9385萬元的住房,23臺價值926萬元的車輛,為1100人次返還個稅1755萬元。
產城融合示范綠色集約發展制度『嚴起來』
圍繞構建布局合理、錯位發展、功能協調、融合發展格局,大力推進產業、土地、城區、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多規合一』,『一張圖』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持續打好產城融合攻堅戰,提昇承載功能保障轉型發展。
堅持功能配套。以重大項目引建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水、電、路、氣、訊、熱等基礎設施功能不斷完善,推動園區土地功能復合開發,為項目引進落地建設提供了先決條件。加快推進智慧能源(泛能網)項目,啟動建設熱電站、配電網等設施。計劃總投資17億元的鐵路專用線全長25.87公裡,分五個標段建設,其中五標段已竣工通車。全部工程預計2020年底竣工,年可為園區企業運送原料及成品800萬噸,為企業及項目發展打通非常關鍵的『最後一公裡』。
堅持綠色集約。全面落實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要求,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產業項目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同時著手編制主體區規劃環評工作。制定實施安全環保管控治理提昇方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提供專業管控治理服務,充分利用第三方專業、技術力量,全方位支橕生態環境監管。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源地違規違法環境問題整治,嚴格執行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和『三同時』制度。推廣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技術,推動石油石化裝備領域企業向綠色制造、智能制造轉型昇級。
堅持保障民生。面向民生需求,建設學校、醫院、人纔公寓、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加快發展高品質的現代服務業。截至目前,大慶高新區城區開發面積達53.64平方公裡,商務貿易、教育文化、餐飲娛樂、高端居住等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已經成為大慶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改革開放先行高質量快速發展格局『新起來』
搶抓東北振興、一帶一路、產業轉移等戰略機遇,適應高質量快速發展、增強區域綜合實力的競爭需要,全面打響深化改革攻堅戰。
構建新型組織架構體系。依法承接市政府授予的29個方面1867項市級行政權力,全面梳理對口市級部門工作主線355條,確定承接科室40個,內設崗位『倒推式』認領工作職責、『拓展式』認領相關事務性工作,確保了市直部門與高新區邊界清晰、相關縣區與高新區工作職責不交叉無遺漏、高新區部門科室和崗位主體清晰運行順暢。構建新型績效考核體系。建立高新區、部門、崗位三級關鍵績效指標考核體系,確保人人肩上有指標、扛任務,最大程度實現人員能上能下、評價有好有差、待遇可多可少。構建新型薪酬分配體系。引導人員向經濟部門、產業一線崗位流動,績效獎金根據工作業績、能力態度評價結果發放,上不封頂,下不保底。構建新型人員管理體系。著力引進一批專業素質過硬、綜合能力突出的高層次人纔,科學設計職業晉昇通道。構建新型國資國企體系。建立『1+6』國資體系,打造國有資本經營平臺,金融服務、大數據、高新石化3個子公司已凸顯服務功能。組建高新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已幫助50餘家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1.9億元。
聚焦解決人民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持續發力,縱深推進,全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全國一流營商環境。
圍繞『辦事不求人』目標,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我幫辦』,推出『七大免費服務』,『一窗式』政務集成服務平臺正式運行。實現法人、不動產、公安、便民四類集成服務,『一窗通辦』496項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事項489項、佔98.6%,『網上辦』事項444項、佔90%,全部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一個窗口出件。在全省率先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凡列入省、市重點推進計劃的備案類工業項目,取得規劃土地手續後,從提出申請到開工建設僅需8個工作日。豫港龍泉鋁合金加工材等5個項目履行承諾制。全面推行審批代辦制、駐場服務制、集中會辦制、領導包保制,著力解決土地、資金、手續、配套等制約項目建設節點性問題,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啟動建設。2018年以來爭取各類政策扶持資金4.63億元,預計今年政策性減稅2.1億元。今年7月,大慶高新區榮膺東北地區唯一的『中國十佳優質營商環境產業園區』。
持續打好開放型經濟攻堅戰,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新格局。
用好政策紅利,爭取國家、省和大慶市扶持政策落地。制定實施政策措施,推動初創企業快速成長,暢通銀企對接融資渠道。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引進沃爾沃最先進的可擴展模塊化架構技術,在大慶建設SPA平臺整車生產線,到2022年汽車全產業鏈產值有望超過1000億元;支持沃爾沃系列產品出口歐洲和北美,今年上半年實現進出口總額22億元;建立中德協同創新平臺、在線項目管理平臺,對俄產業合作中心已開展運營。建設外向型經濟平臺,大慶龍工場跨境電商數字自貿港實現了國內產能圈和海外成熟渠道圈的對接,保稅物流中心(B型)保障重點項目的進出口業務,大慶歐亞跨境產業園打造黑龍江省高端制造產業出口加工基地、特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基地。深化地企合作,組建大慶高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統一承接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昇級項目新增的百萬噸化工原料,以零加價方式提供給下游項目。推進對口交流合作,引進惠州敏華控股有限公司,出資200萬元在大慶設立首個專項助學基金『芝華士頭等艙』大慶圓夢專項基金。